一、迅速成長,嶄露頭角,新中國成立之前的工人階級
我們最早的工人階級起步於滿清時期,外國資本在中國經營企業和洋務運動下官辦企業的產物。主要是由破產農民和失業的城市手工業者轉化並構成的。到20世紀初,隨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工人階級的力量迅速壯大起來,當時我國的產業工人已達二百萬人左右,成為一支重要的社會力量。
二、國家主人,領導一切,計劃經濟體制下工人階級
工人階級主要包括國有、城市集體企業以及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他們被稱為「職工」。「工人階級」成為身份而不是職業的概念。具有「工人」身份的人,即使是從事農業勞動(如國營農場的職工)、腦力勞動(如教師、科研人員),仍是工人階級;而農民身份的人,即使從事工業勞動(如當時隊社企業的工人),仍是農民。在工人階級內部又根據各個集團政治地位的不同而劃分為「工人」和「幹部」兩大等級系列,這實質是對工人階級成員政治身份的表述。知識分子階層在工人階級中處於微妙的地位。一方面,他們的身份是「職工」,享有一切「工人階級」的經濟和福利待遇;另一方面,在政治思想領域,他們又經常受批判,被稱為「臭老九」、「資產階級」。直到改革開放以後,鄧小平明確指出,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情況才有所改觀。
三、被迫下崗、自力更生,改革開放以後工人階級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的改革開放使新的階層不斷湧現,中國各階級階層迎來了一個大變遷的時代。在工人階級內部,依據一個人在職業結構、權力結構中的位置和對財產的所有權而劃分為三個階層,即管理者階層、專業技術人員階層和普通工人階層。
管理者階層,是指在機關,企業中的黨政管理幹部,以及高層管理人員。這一階層支配著大量的經濟資源,具有較高的學歷和專業知識水平,同時,他們的政治社會地位也較高,在社會經濟政治生活領域中的影響力,尤其是對政府經濟決策的影響力巨大。他們是改革最積極的參與者和推動者、制度創新者,並且是經濟改革和經濟增長的較大獲益者之一。
專業技術人員階層,是指在各種經濟成分的機構(包括國家機關、黨群組織、全民企事業單位、集體企事業單位和各類非公有制經濟企業)中專門從事各種專業性工作和科學技術工作的人員,他們大多經過中高等專業知識及專門職業技術培訓,井具有適應現代化社會大生產的專業分工要求的專業知識及專門技術。
工人階層是憑藉體力和操作技能資源直接操作生產工具,生產物質產品、提供勞務服務,或為這些生產、服務提供輔助幫助,在管理與被管理中屬於後者的群體。根據工作類別,工人階層包括直接生產工人、輔助生產工人、服務人員三個部分。狹義上的工人分佈在製造業、採掘業和電力、煤氣、水的生產供應業,廣義上的工人除這三個行業外,還包括建築業和交通運輸業的生產、輔助和服務人員。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產業工人階層內部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進而劃分成不同集團:即國有企業工人、集體所有制工人、其他所有制工人和農民工。
國有企業工人在產業工人中佔有重要地位,是我國工人階級的主體,一度被稱為「老大哥」。建國以來,國有企業工人為國家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和豐富的精神財富,帶動和影響著整個社會。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工人作為城市改革和工業生產的主力軍,以崇高的覺悟,揮灑著辛勤的汗水,發揮著自己的聰明才智,譜寫著光輝的篇章。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在工人階級內部階層變動中,波動最大的就是國有企業工人,他們不僅為改革做出了重大的貢獻,而且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在改革的利益重新調整過程中,收益最小的就是國有企業工人。
集體所有制工人是產業工人重要組成部分,雖然集體所有制企業在資金技術以及生產能力各方面都無法與國有企業相比,導致集體所有制工人人數較少,但是增長較快。鄉鎮企業屬於集體所有制。其職工是從傳統農民轉化而來的,他們的勞動方式和獲取報酬的方式與一般意義上的工人基本一致。
其他所有制工人是指在三資企業(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外國獨資企業)、私營企業中工作的工人。由於這些企業大多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建立,技術設備先進,經營方式靈活。
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2557861106@qq.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acenms.com/7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