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後說到汽車智能也許我們第一個會想到BMW

文/楊婧一

常用關鍵字:行車記錄器,飄移車,滑板車,體感車,汽車資訊

7月1日,上海世界移動大會(MWC)上,BMW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CEO康思遠,做了一個有趣的Keynote,主題是擁抱車聯網時代。

從標題乍看並不是新鮮事。好幾年前起,我們就不斷被告知,未來出行的樣子,會是共享的、智能互聯的、自動駕駛的、新能源的。

然而預告在5~10年內即將爆發的社會交通偉大變革,至今似乎仍舊處於緊張的備孕階段,而你已經在未來的號角聲里產生了長期被詐胡的麻木。那樣科幻的藍圖畫風,和每天早晨你氣短地坐看被小助動車超越、或者被無視交規的老阿姨們游擊突襲的live體驗,差了何止一個世紀。

超跑快訊/第一汽車報導

這種對於科技進步的低幸福感,很可能是因為,你還抱著婆婆的小農心態在乾等終極結果。從很多層面上說,過程才是高潮迭起的——Involve yourself。

比方說,BMW等車企(還有戴姆勒、沃爾沃、福特)都擠到這個小眾的大會,就是一個值得馬克的里程碑。這個大會原本是移動通信領域的圈內事,截一個經典主題感受下畫風:《關於5G通信波譜範圍的亞洲合作》……沒有一顆學術的朝聖之心都不能友好地聽下去。

5年後說到汽車智能也許我們第一個會想到BMW

而今年,MWC和CES電子消費展一樣,被汽車強行跨界,「交通出行」成為本屆的重要議題。和CES側重不同,MWC主要從移動通信技術更新發展的角度,來探討互聯和汽車的基情。

康思遠介紹了一款能和汽車無縫隙實時互聯的「出行魔鏡」(Mobility Mirror),在CES上也展示過,其實是一個整合了出行功能的智能家居電子板,可以理解為鋼鐵俠Jarvis管家的乞丐版,minus冷笑話和性感的聲線。

它可以控制所有聯網的智能家居,比如燈、門窗——以及,BMW智能汽車。涉及汽車的出行管理是核心功能,可以規劃出發時間和路線,並且安排汽車自動開到門前跪等。

從移動通信的角度,這個系統展現的是移動雲技術。BMW有開放式移動雲平台(Open Mobility Cloud),在今年微軟的Build開發者大會上已經揭露過,是基於微軟Azure架構開發的,為「出行魔鏡」提供數據運算和支持。

它的參考數據源非常多元,除了實時交通情況,還有私人數據源,比如日曆、通訊簿、簡訊、APP數據、和偏好習慣等。通過預測演算法,雲平台會對整個過程進行統籌計算,讓各項功能互相配合,在恰當的時機自動運行。

5年後說到汽車智能也許我們第一個會想到BMW

這個一代目展品暫時還只是APP集成界面,但目測會逐漸成為有學習能力的整合系統,提升BMW未來的服務和產品體驗。未來的出行不會只限定於駕駛本身,而是包括前戲和事後的完全「悅」享,這就要求和汽車以外的電子產品和服務之間更潤滑的連接。

據預測,到2020年將有超過10億台設備接入物聯網,而汽車將是其中的主要方向。所以越來越多車企和移動公司之間展開戰略合作,比方說上汽和阿里,福特、特斯拉和中國聯通、沃爾沃和愛立信、大眾和華為,通用安吉星和中國移動等。

他們都眼明手快地在這個數字里看到了錢、客戶和未來的做頭。之後汽車對聯網的需求還會越滾越多,因為包括自動駕駛、信息娛樂、雲服務等流行功能,都是基於物聯的應用拓展。

比方說,自動駕駛就非常依賴移動通信,因為實際路況經常是變態的,需要高效網路進行大量數據實時傳輸,最好還能雲共享道路和其他聯網車輛的行駛數據,以支持AI的快速推演,為潛在危機做預判和反應。

在所有功能中,BMW把重頭壓在自動駕駛領域。很多車企都在間歇性地吼叫自己的大小動作,但最近BMW顯得更破釜沉舟。

康思遠在Keynote中透露,BMW已經在中國累計完成了8,000公里高度自動駕駛路試(包括封閉和公共道路),並且在上周(6/22-6/24)非常低調地完成了在中國的第一次高度自動駕駛技術的實景演示。

測試車輛是一輛改裝版BMW 3系GT,裝載超過20個感測設備,通過高精度AI系統判定環境實況,在0-120公里時速內,自主完成了自動車道保持、自動車輛跟隨、以及自動變換車道。

5年後說到汽車智能也許我們第一個會想到BMW

儘管測試環境四川高速還是結構化道路,並沒有自動到能解決「躺著在城裡開車」的實際剛需高度,但它的意義在於BMW在中國的AI本地化研發,讓系統熟悉中國的交通,學習中國的交規。比起只在美國加州進行研發路試的企業,也許在時機成熟時,能更早適應並進入中國市場。(這個願景迫切需要政府方面的儘快作為,比方說立法和通信標準化。)

就在7月1日晚些時候,BMW宣布聯合英特爾、Mobileye在2021年前實現高度自動駕駛以及完全自動駕駛的量產。

5年後說到汽車智能也許我們第一個會想到BMW

Mobileye是業內基於視像技術的感測系統供應商,來自以色列的黑科技,第五代產品EyeQ5尚未出台,大眾、通用和日產已同意續訂,而BMW從其2007年的第一代產品開始就是忠實大客戶。

5年後說到汽車智能也許我們第一個會想到BMW

至於全球最大計算機晶元供應商英特爾……Title已經解釋了一切,只是在汽車晶元領域英特爾在份額上並不佔優勢(汽車晶元的傳統競爭者:NXP,Renesas,Infineon,和STMicroelectronics,供需要的同學裝逼)。

這個聯盟的關鍵詞是「完全自動駕駛」,區別市面上已經出現的各種形式帶半自動功能的系統,比方說特斯拉的Autopilot和通用的Super Cruise,完全體是不需要駕駛者干預的。實際效果上的差別就是,日前特斯拉司機的「作死」悲劇,(理論上)不會出現。

5年後的時間節點,讓我們想起六月初,BMWCEO克魯格的預告:要在2021年推出帶自動駕駛功能的電動車iNext,這會是BMW自動駕駛戰略的基礎,也會成為BMW新世代的旗艦車型。

而「i」原本代表新能源的部門,也已經戰略重組成了自動駕駛研發部。僅從新能源的角度考慮,BMWi系要追上電動細分領域的份額會相當吃力,去年i3銷量只有2萬5000台,參考特斯拉還沒交付的Model 3已經有超過37萬的訂單量。

比起相殺相愛的賓士(2018年會出一串歐標續航310英里以上的電動豪華系列)、奧迪(2018年會出和秒殺特斯拉Model X的SUV),BMW並沒有一起套入電動競爭的時間表,而是讓我們等待5年後的一記絕殺。

5年後說到汽車智能也許我們第一個會想到BMW
超跑快訊/第一汽車報導

在等待的時間裡,BMW計劃腳下帶風地前進,測試車輛會在近期準備完畢,並在明年就可能有全自動駕駛的車輛進行廣泛測試。

請搜索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 autocarweekly 和萌萌噠姐妹號 autoknows←長按即可複製~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andom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