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炫風電動智能平衡自走車,飄移車,滑板車,體感車,汽車資訊
BMW M power,不知有多少車迷曾為它魂牽夢繞。自從大學時體驗過同學的 E46 M3 之後,每當再看到帶有 M 徽標的BMW時,都會情不自禁的多看幾眼。
車迷們對 M 的痴迷是不分年齡的。而且因為頂著 M 徽標的 M4 光環太大,除了價格貴以外,大部分車迷並不覺得它還有什麼缺點。這個結論顯然不是我們想要的,所以這期「極客評車」我們請了一位汽車圈的資深極客——王超,中瑞德科 CSG Design、開雲汽車的創始人,讓這位「造車人」從專業的角度評價一下這輛無數人的 dream car。
小炫風超跑快訊/第一汽車報導
設計車的時候,觸感是最重要的
「這車的方向盤很贊,手感比上一代 M 好太多了,上面的按鈕還是懸浮式的,按著很舒服。」畢竟相比於下賽道,M4 日常代步的機會更多一些。而且BMW M 部門對底盤的調校很優秀,所以這次我們首先從設計的角度和超哥聊了起來。
在設計一輛車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觸感:所有你手能摸到的地方。M4 在這點上就做的還不錯。檔位的設計也很獨特,R 擋是在 D 擋旁邊的,換擋的時候有一些操控手動擋的感覺,這點很讓人興奮。
M4 並沒有全部使用虛擬儀錶,而是採用了指針式儀錶與液晶顯示屏共存的方式。也許這種搭配比全部使用虛擬儀錶的成本還要高,但傳統的指針式儀錶能帶來更多的戰鬥氣息,液晶顯示屏則可以更多元化的顯示駕駛信息。儀錶板是結合了視覺效果和實用性共同設計出來的。
車內碳纖維部件的使用,多少顯得有些矯情。大面積的碳纖維裝飾面板,雖然能提升內飾的檔次,但真正的使用效果並沒有多大提升。對此,王超說:「碳纖維材料容易反光,尤其是副駕駛前面那塊,被太陽照射到的幾率還是挺大的。而且也許是因為材料的原因,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碳纖維面板並不是很平滑。」
上一代 M3 為了放下那台 V8 引擎,引擎蓋隆起了一部分。這代車型改成了直列六缸的引擎,引擎艙的空間應該夠用了,但是依然保持了這種設計。雖然隆起的引擎蓋會擋住一部分視線,不過這種設計給人傳達出了一種非常運動的氣息,很有些肌肉車的感覺。
這車很躁,是一輛挑人的車
M4 的個性非常鮮明,它不像 AMG C 63 那樣。後者給人的感覺除了馬力大以外,駕駛感受和一輛普通的 C 級很接近。賓士的操控很平順,甚至連 SLS 都沒有特別的激進。
但 M4 不是這樣的,這車非常躁,甚至有點「神經質」。雖然車子的動力非常充沛,但是如果想開著 M4 如行雲流水般在車流中穿梭,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M4 對駕駛者的技術有一定要求,而且高轉速的時候,震動和噪音都比較大,這點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但這,恰恰是典型 M power 的風格。喜歡這種風格的人,會覺得這車很好,每一點都剛好正正的戳到心裡。而那些不太了解 M4 風格的買家,會覺得這車還不如一輛 335 開著舒服。
車架成就了 M4 的精髓
「M4 最吸引人的地方,就要數它精準的轉向了。」
不過這點在低速駕駛的時候,不容易體驗出來。如果在 100 公里/小時以上的速度緊急併線時,就會表現的很明顯。因為在高速變線的時候,車子的第一反應是首先車身發生形變,變形恢復了以後才會轉向過去。但 M4 的轉向非常靈敏,轉向時絲毫感覺不到延時。這是因為車架的車身剛性非常好,車架的彈性模量很大,所以在轉向時,車身因為受力發生的形變很小。
雖然引擎從 V8 改成了直六,排量也比上一代車型有所降低,但是動力並沒減小,而且車子依然秉承了之前 M 系列的風格,需要一定的駕駛技術才能夠上手,或者說,這車從動力水平到駕駛感受都讓人覺得很躁。只有真正喜歡它這些風格的人才會覺得 M4 好,如果只是想要一台舒適好開的代步車,那也許一輛 335 會更為合適。
小炫風超跑快訊/第一汽車報導
原創聲明: 本文為 GeekCar 原創作品,歡迎轉載。轉載時請在文章開頭註明作者和「來源自 GeekCar」,並附上原文鏈接,不得修改原文內容,謝謝合作!
歡迎關注 GeekCar 微信公眾號: GeekCar 極客汽車 (微信號:GeekCar)& 極市 (微信號: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