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看似高大上卻沒有卵用的「黑」科技

如今,有一種怪象在現實世界中不斷蔓延著。360行,可能每一行都或多或少受到它的侵襲。今天我要說的就是這一種怪象。

小炫風電動智能平衡自走車,飄移車,滑板車,體感車,汽車資訊

先來談一個名詞:黑科技。這個詞語最早出自日本小說家賀東招二的著作《全金屬狂潮》,用以形容以人類現有的世界觀無法理解的獵奇物。而在現實世界,一些「聰明人」卻抓住常人的獵奇心理,借黑科技的外表,做著不少忽悠人的勾當。

這種怪象如果用中國幾十年前的老話形容,不就是浮誇風嗎?如果借用時髦點的說法,這些「黑」科技看似高大上,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令人費解的是,這些「黑」科技在很多行業都普遍存在著,始作俑者更不乏常人眼中的「精英」和「知名企業」,更有無數的小白被蒙在鼓裡。

今兒,咱們就來吐槽吐槽那些「然並卵」的「黑」科技。

超跑快訊/第一汽車報導

1. 讀心術

想象一下,你看著朋友的眼睛或者他的肢體動作,就可以準確的猜出他潛意識的想法,這是不是很高大上呢?但現在醫學界的一些學者卻在痴迷一種更瘋狂的研究,讀心術。

在國外,有人試圖通過新興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來分析大腦活動,並把大腦生成的反應逆向翻譯成人類語言。這些專家還表示,「想象一下,將來如果有設備或手機,可以監測你是不是餓了,向你發送附近餐廳的優惠,這樣的信息你願不願意接受呢?」

專家稱如果這能應用於人類,便可用來操縱大腦,包括刪除痛苦的回憶、製造精神藥品和植入虛假記憶。

操控大腦,果然是腦洞大開呀。不過細細思量一下,大腦如此複雜和高級,如果完全被機器破解甚至操控了,甚至被用於商用,真的是一件好事嗎?索性的是,這個所謂的「讀心術」研究還處於嬰兒階段。更多的權威醫學家則相信,這種所謂的讀心術其實是天方夜譚,目前來看是不會成功的。

2. 生長激素抗衰老

這個「黑」科技的始作俑者則是美國抗衰老醫學科學院,這個神秘組織近20年來持續鼓吹,給中老年人不斷補充生長激素,就將會變得像青年人。然而,真的有不少有錢想活命的人,不惜花費上百萬長期注射這種生長激素。結果自然是沒有什麼卵用,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沒那麼容易打破的。

而在美容行業,幾十萬元一針的羊胎素也很火熱,也就是說把羊胎盤組織引入人體內來試圖提高細胞活力,來延緩衰老。在科學上,這種做法被普遍認為是難以站住腳的,但依然有不少愛美人士趨之若鶩。事實上,這種注射異種細胞的做法具有非常大的危險性。

看了醫學行業的兩個例子,接下來咱們來看「黑」科技的重災區——汽車行業。

3. 腦控駕駛汽車

在我看來,腦控駕駛甚至是超越無人駕駛的存在。而這項酷炫概念的提出者,竟然是國內汽車品牌長城哈弗。最近在長城汽車科技展,他們就展示了所謂的用意念開車。

也就是說,駕駛員首先要佩戴一隻充滿電且具有很多觸點的特製頭罩。駕駛員在第一次駕駛前,先要經過「培訓」:即對著電腦進行模擬練習,必須想出「向前走」、「向後走」、「剎車」、「左/右轉」四種電腦能識別的腦電波。電腦記憶這些操作電波后就會傳遞給駕駛系統。

這個噱頭可真是要命了,試想一下,司機在路上嘗試腦控駕駛的時候,稍一分心把後退當成了前進,麻煩可就大了。有意思的是,它還要求司機的頭上不能塗髮膠,避免影響腦信號傳遞。不過,長城汽車再傻也不會拿司機性命開玩笑,腦控駕駛也就是個demo罷了。

4. BMW7系的三個噱頭設計

其實我個人曾是BMW的鐵粉,但看到BMW今年推出的全新7系后,實在是忍不住吐槽。因為BMW重點宣傳的三項科技——激光大燈,手勢控制,碳纖維車身,看起來很花哨炫目,卻真心對於駕駛操作沒有幫助,反而有可能會造成安全隱患。

按照BMW7的一些評測文章里說的,使用激光大燈是希望利用其照得遠、穿透性好、體積小的優勢提升照明效果。然而問題來了,開過車的朋友都知道,現在的汽車更多的使用氙氣大燈,LED大燈也在逐漸完善。激光大燈雖然外表酷炫,但成本高昂;另一大隱患在於激光本身的輻射性,對眼睛比較有害。同時激光燈的所有優勢LED大燈改進完善也可以實現,因此這個設計屬於高成本,低效率的典型例子。

而BMW7系另一大設計,是把手勢控制加入iDrive系統,作為人機交互的嘗試。而這一設計帶來的是高昂的成本,同時可能造成駕駛人員在行駛時分散精力,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很多駕駛員可能和我一樣,依然是多功能方向盤的堅定擁護者。第三個是採用碳纖維車身設計,一旦發生碰撞變形,幾乎是無法修復,同時維護成本也很高。

在我看來,汽車最核心的需求是駕駛,而駕駛過程最最重要的體驗就是完善的安全保障。我覺得沃爾沃和賓士做的更好一些。

時尚酷炫的外觀設計固然重要,但汽車的「魂」依然是擁有一套足夠強大的安全系統。前方短距探測,盲點輔助系統,自動巡航系統,自動剎車系統等這些使用在沃爾沃和賓士上的安全科技,讓駕駛變得更加安全、輕鬆,是值得完善推崇的汽車科技。希望BMW接下來的高端系列,不要再讓粉絲失望。

吐槽完有錢任性的汽車廠商,再來看真正的科技圈江湖到底有哪兒些怪象。

5. 手機像素「縮水」的潛規則

超大光圈、2000萬像素、單反級攝像功能……隨著智能手機拍照需求不斷旺盛,手機像素替代了跑分成為手機廠商拉攏用戶的殺手鐧。我們不斷領略到,一些大企業渲染自家的攝像技術如何高大上,像素如何之高。然而事實上,很多手機的像素縮水和拍照質量不達標,卻讓各種炫目的攝像頭設計回歸了現實。

前幾天央視就曝光了蘋果、三星、諾基亞、聯想等多款產品手機攝像動態解析度不達標。其實,對於更多的國內廠商而言,手機像素縮水早已成為潛規則。而無數的手機用戶對此也只能選擇默默忍受。

這讓我更加理解了周鴻禕在奇酷手機的發布會上,為何不厭其煩地對外界闡釋奇酷的「彩色+黑白夜視智慧雙攝」如何一步步實現攝像效果的最優化。敢於挑戰行業潛規則,這一點還是要給老周點贊。

6. 智能電視體感操控

談完手機,再來看智能家電。曾有一位朋友向我透露,他家裡買了一台具有體感操控的智能電視,最大的好處是「可以減肥」。的確,這種設計讓用戶擺脫了用了幾十年的實體遙控器,算是人機交互的一種。但從應用場景來看,你讓用戶在空中不斷揮舞胳膊來操控簡單的電視控制,是提升體驗還是要幫忙減肥呢?畢竟看電視不是在XBOX上玩遊戲,恐怕沒人會堅持下來吧。

7. 可穿戴設備監測「心率」靠譜嗎

既然談硬體,自然繞不開時下爆紅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其代表就是各式各樣的智能手環。如果說統計運動情況是手環的本分,那麼心率監測,甚至監測兩性運動,就真的是腦洞大開了。

為了驗證可穿戴設備能否準確監測心率,有不少專業
人士做過驗證測試。結果表明,想要在運動的狀態下獲得準確的心率數據,可穿戴設備就需要靠近心臟或者靠近指尖,戴在手腕上不可能準確。這從側面揭露了,市面上的智能手環大肆渲染的心率監測功能還真的是噱頭。

最後咱們再來看一起互聯網領域的「大忽悠」。

8. 雲視鏈造假

今年7月,號稱天使輪估值超過6億,將顛覆整個視頻和廣告行業的雲視鏈被證明是徹頭徹尾的謊言,也讓整個互聯網行業重新反思很多創業團隊的技術造假問題。

雲視鏈稱該平台使用了「虹膜識別、瞳孔運動、物體搜索、自動交互的人工智慧技術」,用戶可以點擊視頻中的物品或人,實時獲取與之相關的信息,可廣泛應用於電商,科教,娛樂等領域。

與視頻直接交互,這聽起來很玄乎。然而媒體和專業的網友很快發現,雲視鏈不僅涉嫌抄襲其他公司的相關技術,同時在實際的產品應用中沒有實現諸如虹膜識別、視頻中物體智能識別等功能,應用性很差。至此,這家公司陷入了抄襲門和造假門。

總結來看,這些然並卵的「黑」科技可以在這麼多的行業里滋生甚至壯大,一方面是忽悠者耍手段,另一方面則是不健康、不健全的市場為他們創造了客觀環境。儘管我們不斷呼籲創新,也相信人類的想象力不應該被設限,但我們也不能忘了時代和科技發展的客觀規律。

以上這麼長篇大論的吐槽,其實還是希望在未來某一天,這些然並卵的「黑」科技真的不再只是「把戲」,而成為真正對社會有價值的創新。

作者是《中國企業家》、《彭博商業周刊》前科技主筆
超跑快訊/第一汽車報導

我的文章還將發布到百度百家、新浪科技、騰訊科技、網易科技、搜狐客戶端、今日頭條、一點資訊、虎嗅、鈦媒體等數十家網站

我的一個微信公眾號是「王長勝」ID:wangchangsheng110

我的另一個微信公眾號是「科技觀察」ID:kejiguancha

Random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