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進一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進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註冊制改革,提高中小投資者閱讀使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文件的能力,引導投資者主動閱讀定期報告,提升投資者客觀分析能力、識別投資風險,讓投資者願意看、看得懂、能判斷,鼓勵投資者養成閱讀上市公司報告的習慣。
在中國證監會的統一部署下,面向全市場投資者,上海證券交易所梳理了閱讀年報、半年報等定期報告的應知應會知識,形成了概述篇、財務篇、非財務篇三大章節的問答手冊。其中財務篇從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三大基礎報表出發,介紹了閱讀財務報表及進行財務分析的重點及方法;非財務篇側重管理層討論和分析,結合公司治理、企業責任等非財務信息引導投資者了解定期報告是如何講述企業實際經營情況的故事,幫助投資者提升價值判斷和投資決策能力。
本手冊基於當前最新業務規則編寫,系統講解了閱讀定期報告的方法以及閱讀重點。注重專業性、適用性、通俗性的有機結合,力求內容準確、形式靈活,通俗易懂,編者建議投資者在閱讀此手冊時,下載一份定期報告對照閱讀。希望投資者能夠喜愛,並從中受益。
特別提醒投資者,本手冊所講述的內容和方法僅適用與中國A股市場上市的公司,如對其他市場上市公司進行分析時,請參考當地會計準則的要求。
目錄
——概述篇—— 1
1. 什麼是定期報告,投資者為何要閱讀定期報告? 1
2. 如何獲知定期報告的披露時間和路徑? 2
3. 上市公司披露定期報告時,主要包括哪些文件? 3
4. 定期報告編製與披露需要遵守哪些主要規則? 7
5. 定期報告正文與定期報告摘要有什麼區別? 8
6. 如何快速定位定期報告的披露信息? 8
7. 如何快速掌握定期報告的要點? 10
8. 什麼是業績預告和業績快報? 11
9. 什麼叫「預虧」、「預盈」、「預增」、「預減」? 12
10. 定期報告的「保真」要求是什麼? 12
11. 不同板塊上市公司披露的定期報告存在哪些差異? 13
12. 同時在境內和境外市場上市的公司,其定期報告編製和披露方面有哪些特殊的要求? 14
13. 哪些信息可以在定期報告中豁免披露? 15
——財務篇—— 16
14. 財務會計報告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16
15.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內容與格式是怎樣的? 16
16.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作用是什麼? 18
17. 會計要素和會計等式是什麼? 19
18. 什麼是賬戶和複式記賬? 20
19. 什麼是權責發生制? 20
20. 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什麼? 21
21. 什麼是會計科目? 22
22. 如何解析定期報告中的主要會計數據? 22
23. 如何解析年報中的主要財務指標? 24
24. 什麼是會計政策變更、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 24
——資產負債表—— 27
25. 什麼是資產負債表? 27
26. 什麼是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 28
27. 資產是如何計量的? 30
28. 什麼是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 33
29. 什麼是貨幣資金,貨幣資金分析的要點有哪些? 33
30. 什麼是金融資產,有哪些分類? 35
31. 什麼是應收賬款? 36
32. 如何對應收款項進行分析? 37
33. 什麼是預付款項?什麼是預收款項? 39
34. 如何從預付款項、其他應收款、其他流動資產等資產科目,分析大股東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的跡象? 40
35. 什麼是存貨,如何對存貨進行分析? 41
36. 什麼是合同資產?什麼是合同負債? 43
37. 什麼是長期股權投資?如何從年報中分析長期股權投資? 44
38. 什麼是投資性房地產?如何從年報中分析投資性房地產? 49
39. 什麼是無形資產?如何看待公司的無形資產? 50
40. 什麼是固定資產?對上市公司固定資產的分析主要有哪些要點? 51
41. 什麼是在建工程?如何從年報中分析在建工程質量? 52
42. 什麼是商譽?如何計提商譽減值?商譽減值對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具體影響? 54
43. 什麼是資產減值?如何看待資產減值計提和轉回? 56
44. 什麼是追溯調整? 58
45. 如何從資產負債表科目分析公司流動性? 58
46. 什麼是流動負債?如何對公司流動負債進行分析? 60
47. 什麼是預計負債? 61
48. 什麼是股本? 62
49. 什麼是少數股東權益? 63
50. 如何看待留存收益? 63
51. 如何閱讀和分析資產負債表? 64
52. 資產負債表有哪些局限性? 66
53. 什麼是優先股、永續債等其他金融工具? 68
——利潤表—— 70
54. 什麼是利潤表? 70
55. 如何理解收入? 70
56. 如何理解利潤表中的費用? 71
57. 什麼是股份支付? 72
58. 如何理解研發投入? 72
59. 什麼是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73
60. 如何理解利潤,營業利潤和利潤總額之間有什麼關係,他們的比較能說明什麼問題? 74
61. 凈利潤是如何計算的,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和少數股東損益有什麼區別? 75
62. 什麼是扣除非經營性損益后的凈利潤? 76
63. 扣非凈利潤與凈利潤的關係是怎樣的? 78
64. 什麼是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與稀釋每股收益有什麼區別? 78
65. 上市公司的利潤如何分配,其有哪幾種主要形式? 79
66. 送股與資本公積轉增股本有什麼區別? 80
67. 什麼是政府補助? 81
68. 如何解讀政府補助? 81
69. 什麼是遞延所得稅? 85
70. 常見的企業稅種有哪些? 86
71. 如何理解稅收優惠對企業的影響? 87
72. 如何閱讀和分析利潤表及其附註? 88
——現金流量表—— 96
73. 什麼是現金流量表,其作用何在? 96
74. 如何分析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 97
75. 如何分析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 98
76. 如何分析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 99
77. 如何分析現金流量凈額及補充資料? 99
78. 如何分析收益質量情況? 100
79. 如何基於現金流量表分析公司償債能力? 102
80. 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之間的關係如何? 103
——合併會計報表—— 105
81. 合併會計報表的含義和基本內容是什麼? 105
82. 什麼是「母公司報表」「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歸屬於與母公司所有者權益」? 105
83. 合併會計報表分析應注意哪些問題? 106
84. 收購企業及處置子公司對上市公司合併銷售收入及合併利潤總額的影響? 107
85. 如何分析會計報表附註? 108
——審計報告—— 110
86. 什麼是審計報告?有什麼作用? 110
87. 審計報告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111
88. 審計報告的類型有哪些? 118
89. 什麼是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能說明什麼問題? 118
90. 什麼是無保留帶強調事項段審計報告,能說明什麼問題? 120
91. 註冊會計師在哪些情形下會對審計報告增加強調事項段?在哪些情形下會對審計報告增加持續經營能力事項段? 121
92. 什麼是保留意見審計報告,其如何分析? 123
93. 如何分析否定意見審計報告? 124
94. 什麼是無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其如何分析? 125
95. 審計意見對上市公司退市的影響? 126
——財務分析—— 127
96. 如何瀏覽年度報告? 127
97. 財務分析有哪些基本方法? 128
98. 財務分析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130
99. 什麼是相對額(比率)分析,它與絕對額分析有什麼差別? 131
100. 如何分析上市公司的償債能力? 133
101. 影響公司短期償債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134
102. 什麼是流動比率,什麼是速動比率,二者有什麼聯繫? 135
103. 什麼是應收賬款周轉率,與應收賬款周轉天數有什麼關係? 137
104. 分析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比率主要有哪些? 139
105. 如何分析資產負債比率、權益乘數和產權比率?三者之間有什麼聯繫? 139
106. 什麼是利息保障倍數? 141
107. 分析公司經營效率的比率有哪些? 141
108. 存貨周轉率、存貨周轉天數能說明什麼問題? 143
109. 如何分析固定資產周轉率? 144
110. 如何分析總資產周轉率? 144
111. 如何股東權益周轉率? 145
112. 如何分析上市公司的研發能力? 145
113. 分析公司盈利能力的比率有哪些? 146
114. 如何分析銷售毛利率? 147
115. 如何分析期間費用率? 148
116. 如何分析銷售凈利率? 149
117. 投資報酬率能說明什麼問題? 150
118. 如何分析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 150
119. 每股收益能說明什麼問題? 153
120. 如何分析每股股利和每股收益之間的關係? 154
121. 如何分析市價比率(市盈率、市凈率、市銷率)? 155
122. 每股凈資產能說明什麼問題? 157
123. 如何對上市公司進行綜合財務分析? 158
124. 如何分析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發展趨勢? 159
——非財務篇—— 161
——管理層討論和分析—— 161
125. 什麼是管理層討論與分析?一般包括哪些內容? 161
126. 上市公司編製管理層討論和分析的目的是什麼? 162
127. 如何通過管理層討論與分析了解公司所屬行業情況及特點? 162
128. 如何通過管理層討論與分析認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163
129. 如何認識上市公司的主要經營情況? 164
130. 上市公司是否必須在定期報告中披露前5大客戶、供應商? 166
131. 如何認識上市公司面臨的風險因素? 166
132. 什麼是公司治理?對投資者進行價值判斷和投資決策有什麼影響? 167
133. 公司治理包括哪些具體內容? 169
134. 為什麼要披露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在報告期內的運轉情況? 170
135. 投資者如何了解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及實施情況? 171
136. 如何關注同業競爭情況 172
137. 如何關注關聯方及關聯交易 172
138. 如何解讀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在報告期內對上市公司的影響? 174
139. 如果有表決權差異安排的,要關注哪些信息? 175
140. 上市時尚未盈利的公司,要關注哪些信息? 176
141. 為什麼要披露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在報告期內的情況? 176
142. 如何解讀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對定期報告真實性的異議? 177
143. 如何理解上市公司的利潤分配政策? 178
144. 為什麼要披露報告期內股權激勵計劃、員工持股計劃或者其他員工激勵措施的實施情況? 179
145. 環境與社會責任需要披露哪些內容? 180
146. 為什麼要披露企業環境與社會責任? 181
147. 哪些是上市公司必須披露的重要事項? 182
148. 如何了解報告期內股權現狀? 184
149. 如何了解企業報告期內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格局? 184
150. 從哪些方面了解企業核心技術水平? 184
附錄:相關規則 186
——概述篇——
什麼是定期報告,投資者為何要閱讀定期報告?
定期報告是上市公司在一定時期內向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提交,並向社會公眾披露的反映發行人某個會計期間的財務狀況、經營情況、股本變動和股東情況、募集資金的使用情況和公司重要事項等相關情況的報告。
依據《證券法》的規定,定期報告分為年度報告和中期報告。其中,年度報告是上市公司一年一度對其報告期內的生產經營概況、財務狀況等信息的全面總結,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核心。中期報告又稱半年度報告,是上市公司在每一會計年度上半年結束后,向證券監管機構提交並向社會公眾公告的定期報告,目的在於及時披露公司每一會計年度前六個月的經營與財務狀況,以便投資者了解公司信息。通常年度報告的披露內容相對廣泛和全面,中期報告相較簡單。
對於投資者而言,定期報告尤其是年度報告,是上市公司對整個報告期內生產經營、財務狀況、投資發展、治理內控等情況的總結分析,是投資者獲取公司信息的重要來源,以及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因為一般普通投資者在公司調研、股東大會等渠道並沒有信息優勢,通過閱讀定期報告,投資者可以識別和獲取對作出價值判斷和投資決策有重大影響的信息,有利於捕捉定期報告中所包含的信息與線索,進而可以進行科學合理的投資。
如何獲知定期報告的披露時間和路徑?
根據規定,上市公司依法披露的信息,應當在證券交易所的網站和符合中國證監會規定條件的媒體發布,同時將其置備於上市公司住所、證券交易所,供社會公眾查閱。就定期報告而言,上市公司披露的定期報告全文應該在證券交易所的網站和符合中國證監會規定條件的報刊依法開辦的網站披露,定期報告摘要應當在證券交易所的網站和符合中國證監會規定條件的報刊披露。公司也可以將年度報告刊登在其他媒體上(如公司官網),但不得早於在證券交易所的網站和符合中國證監會規定條件的媒體披露的時間。
因此,投資者可在證券交易所網站查詢定期報告全文和摘要,可以符合中國證監會規定條件的報刊上查詢定期報告摘要,可以在符合中國證監會規定條件報刊開辦的網站上查詢定期報告全文。
關於定期報告的披露時間,上市公司應當在每個會計年度結束后4個月內(4月30日前)編製完成年度報告,中期報告應當在每個會計年度的上半年結束之日起2個月(8月31日前)內編製完成並披露。在定期報告具體披露日期的確定上,一般是由上市公司根據自身情況在披露時段內自助預約披露日期,披露日期一旦確定,如果沒有特殊原因,一般不作變更,以保證定期報告披露有序進行
上市公司披露定期報告時,主要包括哪些文件?
定期報告尤其是年度報告涉及公司全方位、多方面的內容和信息,其編製和披露是一項系統工程。對於年報而言,上市公司在董事會審議通過年報后,需要上網披露並向證券交易所報備年報全文和摘要、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獨立董事對公司對外擔保情況的專項說明、獨立董事年度述職報告、審計委員會年度履職情況報告、相關備查文件的目錄等文件;上市公司被年審會計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的,還應當披露董事會、獨立董事、監事會關於非標準審計意見涉及事項的專項說明或意見。此外,上市公司的年審會計師事務所還需要出具年度審計報告(包括經年審會計師審計的財務報表及附註)、對公司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佔用資金情況的專項說明等文件。相較年度報告,半年度報告需要披露的文件相對較少,且公司半年度報告中的財務報告可以不經審計,但需要披露半年報全文等文件。(詳見下表1)
表1. 定期報告披露的相關文件
年度報告披露相關文件 |
半年度報告披露相關文件 |
|
1.公司出具的文件 |
(1)年報全文和摘要; (2)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如適用); (3)社會責任報告(如適用); (4)董事會、監事會、獨立董事對非標準審計意見涉及事項的專項說明或意見(如適用); (5)董事會關於年度募集資金存放與使用情況的專項報告(如適用); (6)董事會、監事會關於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或重大會計差錯更正的說明(如適用); (7)獨立董事對公司對外擔保情況的專項說明; (9)獨立董事年度述職報告; (12)審計委員會年度履職情況報告; (13)退市情況專項報告(如適用)。 |
(1)半年報全文和摘要; (2)董事會、監事會、獨立董事對非標準審計意見涉及事項的專項說明或意見(如適用); (3)董事會、監事會關於會計政策或會計估計變更、重大會計差錯更正的說明(如適用); (4)中國證監會和本所規定的其它文件。 |
2.年審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文件 |
(1)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年度審計報告(包括經年審會計師審計的財務報表及附註); (2)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佔用資金情況的專項說明; (3)會計師事務所對非標準審計意見涉及事項出具的專項說明(如適用); (4)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對公司募集資金存放與使用的專項審核報告(如適用); (5)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關於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或重大會計差錯更正的說明(如適用); (6)會計師事務所對重大資產重組盈利預測實現情況的專項審核報告(如適用); (7)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如適用); (8)會計師事務所對營業收入扣除事項及扣除后營業收入金額出具的專項核查意見(如適用); (9)會計師事務所對非經常性損益出具的專項核查意見(如適用)。 |
(1)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包括經年審會計師審計的財務報表及附註)(如適用); (2)會計師事務所對非標準審計意見涉及事項的專項說明或意見(如適用); (3)會計師事務所關於會計政策或會計估計變更、重大會計差錯更正的說明(如適用); |
定期報告編製與披露需要遵守哪些主要規則?
上市公司定期報告的編製和披露,應當遵守法律、中國證監會制定的規章和規範性文件以及證券交易所發布的業務規則、業務通知。具體包括:
一是法律。《證券法》是關於證券市場監管的專門法律,對定期報告編製與披露設有專門規定,主要內容包括定期報告的披露時間要求、內容要求、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對定期報告的「保真」要求等,是定期報告的基礎規則。
二是中國證監會制定的規章和規範性文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設專門一章規範上市公司披露定期報告相關事宜。針對定期報告的內容和格式,上市公司需要依據證監會發布的《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2號〈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3號〈半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以下合稱「定期報告內容與格式準則」)來進行年度報告和半年度的編製和信息披露。
三是證券交易所發布的業務規則、業務通知。證券交易所各板塊股票上市規則都有關於定期報告編製與披露的規定,各證券交易所也就定期報告的編製和披露發布了專門的業務指引或指南。此外,關於定期報告披露,證券交易所一般會在每期定期報告披露開始時發布相關通知,明確定期報告披露的重點關注事事項、重點信息披露要求、文件提交清單等。
定期報告正文與定期報告摘要有什麼區別?
目前,上市公司定期報告分為正文和摘要兩個部分。正文一般篇幅較長,投資者對正文進行詳盡閱讀,需要耗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定期報告摘要是正文的精簡提煉,其內容來自於定期報告全文,可以便於投資者快速閱讀公司定期報告、掌握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定期報告摘要為了避免正文篇幅較長、內容重複等缺點,不可避免地刪除了一些可能產生價值的信息,如公司財務報告中的會計附註等內容。因此,如果投資者需要全面了解上市公司的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及未來發展規劃等信息,還是應當仔細閱讀定期報告正文的內容。
如何快速定位定期報告的披露信息?
根據「定期報告內容與格式準則」的規定,各上市公司定期報告的格式基本一致,但內容各異,形式略有變化。正文分為十個部分,包括:重要提示、目錄和釋義,公司簡介和主要財務指標,管理層討論與分析,公司治理,環境和社會責任,重要事項,股份變動及股東情況,債券相關報告和財務報告。定期報告摘要部分則包括重要提示、公司基本情況、重要事項三個部分(詳見表2)。投資者可以根據各部分的重要性和關注的側重點,對相應部分進行仔細閱讀。
表2. 定期報告與定期報告摘要的主要內容
定期報告正文部分 |
定期報告摘要部分 |
|
章節體例 |
第一節 重要提示、目錄和釋義 第二節 公司簡介和主要財務指標 第三節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第四節 公司治理 第五節 環境和社會責任 第六節 重要事項 第七節 股份變動及股東情況 第八節 優先股相關情況 第九節 債券相關情況 第十節 財務報告 |
第一節 重要提示 第二節 公司基本情況 第三節 重要事項 |
如何快速掌握定期報告的要點?
作為普通投資者,對年報的閱讀、分析和研究,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點。投資者想要了解和研究的主要信息往往集中在公司簡介和主要財務指標、管理層討論和分析、重要事項和財務報告這四個重要部分,抓住了這些部分的要點,投資者就可以對上市公司基本情況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其一,公司簡介和主要財務指標部分,向投資者提供了上市公司的主要情況和報告期內的諸如營業收入、凈利潤、每股凈資產、每股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等基本的財務數據和指標;
其二,管理層討論和分析是對業務經營信息和財務報告數據、公司所處行業情況以及報告期內發生和未來將要發生的重大事項,進行的討論與分析,以有助於投資者了解其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及未來可能的變化。
其三,重要事項主要涉及重大訴訟、擔保等可能是公司未來正常生產經營的「隱患」的事項、公司實際控制人及股東等承諾相關方做出的承諾事項、關聯交易和併購等,這些事項可能對投資者做出價值判斷和投資決策有重大影響,是投資者揭開公司「美麗」面紗的主要信息來源。
其四,財務報告則包括審計報告及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等內容。在審計報告中,註冊會計師就定期報告本身編製時是否規範、所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實向投資者提供了一份專業的報告,是投資者從定期報告中發掘有價值線索的關鍵。
投資者初步了解以上內容后,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大致確定該定期報告是否有進一步詳盡、認真分析的必要與價值,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閱讀效果。
什麼是業績預告和業績快報?
業績預告和業績快報是上市公司「預先」披露業績的兩種方式,是在定期報告披露之前,上市公司對報告期的業績提前進行預告或報告,目的是在正式財務報告披露之前,向市場和投資者傳遞公司的業績變化情況。投資者可以在每年年初,關註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看上市公司是否對上一報告期的業績作出業績預告或快報。
業績預告是對公司當期業績的「預測」。因為是預估,上市公司發布業績預告往往是一個區間值,譬如歸母凈利潤下限至上限,凈利潤增速的下限至上限,且數字的準確性無法完全保證。根據證監會和證券交易所的規則規定,上市公司如果出現年度凈利潤為負值,或者業績與上年度相比上升或下降50%,或者實現扭虧為盈,或者期末凈資產為負值等情形時,應當進行業績預告。
業績快報是上市公司在一定會計期間結束后、定期報告公告前,初步披露主要會計數據和經營指標,其字面意思突出一個「快」字。相較業績預告而言,業績快報能呈現較準確的數值,可以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和公平性。
什麼叫「預虧」、「預盈」、「預增」、「預減」?
上市公司在披露業績預告時,需要在公告中披露具體的盈虧數值。同時,為了便於投資者獲取信息,部分公司也會在公告標題中包含定性的表述,如預虧、預盈、預增、預減等。「預虧」是指上市公司預告當期發生虧損;「預盈」是指上市公司預告當期扭虧為盈;「預增」是指上市公司預計年度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上升;「預減」是指上市公司預計年度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下降。
預虧、預減和預盈、預增具有相反的含義,前者通常說明公司的業績出現虧損或者增長放緩,後者則表明公司出現盈利或增速加快。上市公司通過及時披露公司的經營以及盈餘信息,可以降低與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提前釋放業績風險或利好消息,減少定期報告披露時公司股票價格的劇烈波動,投資者也可以相應進行風險規避或作出投資決策。
定期報告的「保真」要求是什麼?
信息披露是證券市場的基礎性制度,定期報告是最重要的信息披露文件之一。為了使信息披露制度發揮應有的功能,需要對信息披露義務人的披露行為制定一定的標準和要求。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上市公司披露的定期報告,應當應當真實、準確、完整,簡明清晰,通俗易懂,不得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
定期報告的「保真」要求,是指披露定期報告時,上市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對定期報告簽署書面確認意見,並保證上市公司及時、公平地披露信息,所披露的信息真實、準確、完整。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無法保證定期報告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或者有異議的,應當在書面確認意見中發表意見並陳述理由,上市公司應當披露。上市公司不予披露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可以直接申請披露。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發表異議時,應當遵循審慎原則,其保證定期報告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的責任不僅因發表意見而當然免除。
不同板塊上市公司披露的定期報告存在哪些差異?
滬深交易所不同板塊的上市公司在定期報告編製中,都要遵守《證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2 號—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2021 年修訂)》《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3 號—半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2021 年修訂)》的規定。總體來看,不同板塊公司披露定期報告的總體框架和主要內容是相同的。但考慮到不同板塊的特點,定期報告也存在一些差異。如科創板、創業板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相應地,上市時未盈利的創業板、科創板公司,在實現盈利前,應當提示未盈利的情況,披露尚未盈利的原因及影響,公司核心競爭力和經營活動面臨的重大風險等。再如所有板塊的上市公司在披露行業情況時,都需要披露所處行業基本情況、發展階段、周期性特點以及公司所處的行業地位情況,新公布的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行業政策對所處行業的重大影響等內容。除此之外,創業板公司還應當結合所屬行業的特點,針對性披露技術、產業、業態、模式等能夠反映行業競爭力的信息,科創板公司還應當結合所屬行業的特點,針對性披露科研水平、科研人員、科研投入等能夠反映行業競爭力的信息。
同時在境內和境外市場上市的公司,其定期報告編製和披露方面有哪些特殊的要求?
隨著證券市場的國際化發展,一家公司同時在境內外多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情況越來越多,如工商銀行同時在香港聯交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東方航空同時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百濟神州同時在納斯達克交易所、香港聯交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對於同時在境內和境外上市的公司,原則上應同時遵守多個上市地對定期報告編製和披露的要求。實踐中,如果境外證券市場對定期報告的編製和披露要求與境內規定不同,應當遵循報告內容從多不從少、報告要求從嚴不從寬的原則,並應當在同一日公布年度報告。發行境內上市外資股及其衍生證券並在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應當同時編製年度報告的外文譯本。
哪些信息可以在定期報告中豁免披露?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則是按照定期報告內容與格式準則的規定將所有具有重大性的信息向公眾投資者披露,但在特殊情況下,上市公司可以豁免披露部分信息。如由於國家秘密、商業秘密等特殊原因導致定期報告內容與格式準則規定的某些信息確實不便披露的,公司可以不予披露,但應當在定期報告相關章節詳細說明未按定期報告內容與格式準則要求進行披露的原因。中國證監會和證券交易所認為需要披露的,公司應當披露。同時,上市公司在編製和披露定期報告時應當嚴格遵守國家有關保密的法律法規,不得泄露國家保密信息。
——財務篇——
財務會計報告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上市公司年度報告中財務會計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審計報告、會計報表和會計報表附註三部分。
如果上市公司被出具了非標準審計報告,年度報告重要提示中應當聲明某會計師事務所為本公司出具了帶有強調事項段、持續經營重大不確定性段落、其他信息段落中包含其他信息未更正重大錯報說明的無保留意見、保留意見、否定意見或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本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對相關事項已有詳細說明,請投資者注意閱讀。
會計報表,包括合併會計報表和母公司會計報表。具體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會計報表附註由上市公司按照《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第15號〈財務報告的一般規定〉》以及《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的相關規定進行編製。會計報表附註包括企業基本情況、財務報表的編製基礎,遵循企業會計準則的聲明,主要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以及差錯更正的說明,報表主要項目的說明。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內容與格式是怎樣的?
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股東權益)變動表和財務報表附註。需要指出的是,根據企業會計準則,一般企業的報表格式與金融類企業的報表格式存在一定的差異,主要是會計科目上的差異。以下均以一般企業的報表格式為例。
(1)資產負債表
我國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一般採用賬戶式資產負債表。所謂賬戶式資產負債表,是指資產負債表分左、右兩方,左方列示資產項目,右方列示負債與股東權益項目。依據「資產=負債+股東權益」的會計等式,左右兩方的合計數保持平衡,表明「資產合計」與「負債和股東權益合計」是相等的。
(2)利潤表
利潤表是上市公司報告期經營成果的反映,是有關收益和損耗情況的財務報表。利潤表分步地將收入與費用進行配比,計算各類損益。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的利潤表就是多步式利潤表。
(3)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由於公司部分資產價值的變動不進入利潤表,而是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因此,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可以幫助投資者全面理解公司的實際盈利,以及公司的利潤分配情況。
(4)現金流量表
現金流量表是以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的流入和流出來匯總說明上市公司報告期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的會計報表。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作用是什麼?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作用,首先在於提供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編製財務報告不是最終目的,而是為上市公司現在和潛在的投資者、債權人以及其他財務報告的使用者提供對決策有用的財務信息。有用的財務信息建立在真實可靠的基礎之上,與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相吻合,與公認會計原則相符合。通過財務報告提供的有用的財務信息以及其他相關信息,為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公司決策和經濟決策所需的信息。
上市公司會計報表的提供有利於促進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為公共利益服務。上市公司為了正常的生產所需要長期使用的資金主要來源為投資者投人的資本,或通過借款取得資金。前者可以通過發行股票取得,後者可以通過向銀行貸款或發行債券取得。而這些行為需要一定的經濟實力作為保障。投資者和債權人也會對投資和借款行為的收益一成本一風險進行權衡來選擇投資、借款的對象。會計報告為那些正在尋找投資機會的投資者以及已經投資的投資者提供有益的信息,幫助他們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能夠有效利用並能為其帶來較高利益的公司,使社會資源流入效益好的公司,達到資源的合理配置,為社會公眾的利益服務,減少不必要的風險及損失。
會計要素和會計等式是什麼?
會計要素被用於對會計所核算的經濟內容進行基本分類。會計要素有六個,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與利潤。
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
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餘權益。
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人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利潤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后的凈額、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等。簡單地說,公司獲得了收益,為收益支付了成本,剩下的就是公司的利潤。它反映公司經營成果的最終要素,也是投資者最為關心的內容。
資產、負債、所有權益是靜態的會計要素,反映在某一時點上公司的規模。而收入、費用、利潤是動態的會計要素,是與公司的生產經營直接聯繫的,反映了公司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靜態會計要素之間、動態會計要素之間,以及靜態會計與動態會計要素之間的關係可以用會計等式來表示。會計等式主要有以下幾個:
等式1:資產=負債+股東權益;
等式2:利潤=收入一費用;
等式3:資產=負債+股東權益+(收入一費用)。
什麼是賬戶和複式記賬?
賬戶是根據會計科目設置的,用於反映會計要素的增減變動情況及其結果。
複式記賬法是指任何一筆經濟業務都要用相等的金額,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有關賬戶中進行相互聯繫地記錄,這樣可以通過賬戶的對應關係,全面、清晰地反映經濟業務的來龍去脈,例如,以銀行存款購買原材料,一方面登記在「銀行存款」賬戶中,反映銀行存款的減少,另一方面還要登記在「原材料賬戶」中,反映原材料的增加。
什麼是權責發生制?
以權利和責任的發生來決定收入和費用歸屬期的一項原則。凡是在本期內由已履行責任所得到的收入和由已形成權力所應當負擔的費用,不論其款項是否收到或支出,都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處理。與權責發生制相對應的是收付實現制,以款項是否已經收到或付出作為計算標準,例如公司本期銷售一批貨物,貨物已由客戶簽收,但款項在下一期支付,權責發生製為原則下公司在本期即可確認收入,賬面確認一筆應收賬款,收付實現制下公司須在下一期收到貨款時方可確認收入。
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什麼?
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也就是會計的基本假設: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範圍,明確會計主體的意義在於,確認哪些經濟交易需要納入財務報告中,不同於法律主體,在企業集團的情況下,一家母公司有若干子公司,母子公司雖然是不同的法律主體,但是為了全面反映企業集團的財務狀況,有必要將企業集團作為一個會計主體,編製合併財務報表。
持續經營是指在可預見的未來,公司將按照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會計人員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選擇會計原則和方法,在這一前提下,固定資產就可以按照歷史成本計價,並且通過折舊把歷史成本分攤到各個會計期間或相關產品的成本中,而不是按照清算價值記錄。
會計分期是指將企業持續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成一個個連續的、間隔相同的期間。據此結算盈虧,按期編報財務報表,從而及時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有關這一期間財務狀況的信息。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財務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以貨幣計量,反映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統一採用貨幣計量也有缺陷,公司的經營戰略、研發能力等往往難以用貨幣計量,但是這些信息對投資決策也很重要。
什麼是會計科目?
會計科目就是賬戶名稱,是複式記賬、編製記賬憑證和會計報表的基礎。常用的會計科目有庫存現金、銀行存款、應收票據、應收賬款、短期借款、應付賬款等。
如何解析定期報告中的主要會計數據?
(1)總資產。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所有資源,總資產是反映公司規模大小的一個主要指標。
(2)營業收入。企業經營業務實現的收入總額,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收入核算銷售商品、提供服務等主營業務的收入,其他業務收入核算企業確認的除主營業務活動以外的其他經營活動實現的收入,包括出租固定資產、出租無形資產、出租包裝物和商品、銷售材料、用材料進行非貨幣性交換(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具有商業實質且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或債務重組等實現的收入。
(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反映凈利潤中由母公司所有者享有的份額,在合併報表層面扣除非全資子公司當期實現的凈利潤中歸屬於少數股東的份額。
(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在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基礎上,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部分,非經常性損益是指與公司正常經營業務無直接關係,以及雖與正常經營業務相關,但由於其性質特殊和偶發性,影響報表使用人對公司經營業績和盈利能力做出正常判斷的各項交易和事項產生的損益,如債務重組收益、不能持續獲取的政府補助。
(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反映企業集團的所有者權益中歸屬於母公司凈資產的部分。對於納入合併財務報表的非全資子公司,需要根據股權比例,將不屬於上市公司的這部分資產剔除,列入少數股東權益。
(6)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經營活動是指企業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項,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是經營活動現金流入與經營活動現金流出的差額,反映公司生產經營產生現金的能力。
如何解析年報中的主要財務指標?
(1)基本每股收益。按照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除以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計算,用于衡量企業每股投資所產生的凈利潤。
(2)稀釋每股收益。企業存在稀釋性潛在普通股的,應當分別調整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和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並據以計算稀釋每股收益。稀釋性潛在普通股,是指假設當期轉換為普通股會減少每股收益的潛在普通股,例如,認股權證和股份期權等的行權價格低於當期普通股平均市場價格時,應當考慮其稀釋性。
(3)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將基本每股收益計算公式的分子從凈利潤改為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
(4)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與凈資產平均餘額的比率,從所有者角度分析企業盈利水平大小,指標越高,說明所有者投資帶來的收益越高。
(5)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將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計算公式的分子從凈利潤改為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
什麼是會計政策變更、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
會計政策變更是指,企業對相同的交易或者事項改變會計政策的行為。一般情況下企業採用的會計政策應當保證前後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否則會削弱會計信息的可比性,投資者很難對比每一年度的業績情況。兩種情況除外,一是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等要求變更,如《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對發出存貨實際成本的計價取消了後進先出法,企業應當據此選擇其他的發出存貨成本計價方法。二是會計政策的變更能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如企業一直採用成本模式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後續計量,如果後續能夠從房地產交易市場持續地取得同類或者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及其他相關信息,從而能夠對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做出合理估計,就可以將計量方法由成本模式變更為公允價值模式。企業變更會計政策應當在附註中加以說明,市場上存在個別公司通過變更會計政策調整利潤的情況,投資者在閱讀年報時要格外關注這一點,會計政策變更並不會影響公司的基本面,只是改變了公司經營狀況的呈現方式。
會計估計變更是指由於資產和負債的當前狀況及預期經濟利益和義務發生了變化,從而對資產或負債的賬麵價值或者資產的定期消耗金額進行調整。估計是根據現有資料對未來所作的判斷,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賴以進行估計的基礎發生變化,如無形資產攤銷年限原定10年,後續發現受益年限不足10年,就應當相應地調減攤銷年限;公司若取得了新的信息、累計了更多的經驗,可能也不得不修正會計估計,如以往確定的應收賬款壞賬計提比例為5%,後續發現不能收回的應收賬款比例達到15%,也需要更正會計估計。
會計差錯通常包括(1)計算錯誤以及賬戶分類錯誤,如購入五年期國債,意圖長期持有,但是計入了交易性金融資產;(2)採用了不符合規定的會計政策,固定資產達到預定使用狀態后的借款費用應當費用化,但公司仍然將其資本化;(3)對事實的疏忽或曲解,以及舞弊,如商品銷售收入確認條件均已滿足,但公司沒有在期末確認收入。企業應當採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錯,追溯重述法就是在發現前期差錯時,視同該項前期差錯從未發生,對財務報表項目進行更正,並在附註中披露。
——資產負債表——
什麼是資產負債表?
資產負債表是總括反映公司在一定日期全部資產、負債和股東權益的會計報表。該表反映了公司在特定日期的靜態財務狀況,因而又稱為財務狀況表。它表明公司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擁有的經濟資源、所承擔的經濟義務和公司所有者對凈資產的要求權。通俗地說,資產負債表就像給公司拍攝的一張「照片」,基本反映了公司在某個時點(例如XX年12月31日或XX年6月30日)的財產分佈景象,但對於這個時點之前和之後的財產狀況無法揭示。每過一定時期,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都會發生變動,然後資產負債表又對新時點上的財務狀況進行反映。資產負債表的年初餘額和期末餘額,就分別反映了兩個不同時點的公司財務狀況。
資產負債表一般由表頭和表體兩個部分構成。
表頭包括報表名稱、編製日期、編製單位、貨幣單位等內容。其中,編製日期是指資產負債表報告期間的最後截止日,即資產負債表日,如2008年年度資產負債表,其表頭上填列的日期為2008年12月31日.這個日期不是完成報表編製的工作日期,而是指報表反映的這個日期的財務狀況。
表體是資產負債表的主體,包括項目及其年初數、期末數。資產負債表提供的項目可分為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三大類。其中,資產按流動性大小列示,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兩類;負債按償還期的長短列示,分為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所有者權益按實收資本(或股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未分配利潤等項目列示。每個具體項目又分為「年初數」和「期末數」兩欄分別填列。
資產負債表的格式主要有兩種:賬戶式和報告式。賬戶式表格把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三類數字及其內容分左右排列,左邊列示企業擁有的資產,右邊列示企業的負債及所有者權益,很像T型賬戶,所以稱其為賬戶式。報告式表格的特點是把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改成上下垂直式排列,即首先列示企業的所有資產,其次列示負債,最後列示所有者權益。由於上下排列類似於領導的報告,所以稱之為報告式的資產負債表。
由於紙張寬度有限,目前上市公司年報基本都採用報告式的資產負債表。
什麼是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
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資產的本質是一種經濟資源。它包括實物財產、債權、其他權利等。資產表現的形式有多種:貨幣資金、應收賬款、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資產是一種能夠以貨幣計量的經濟資源。因為貨幣計量是會計核算的前提條件,所以,凡不能用貨幣可靠地計量的經濟資源,就不能列入公司的資產,如人力資源等。資產又是一種公司擁有或控制的經濟資源,所謂「擁有」的經濟資源,是指公司對資產具有產權,而「控制」的經濟資源,主要是指融資租賃取得的資產。
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也就是企業資產總額中,屬於債權人的那部分權益,表現形式有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賬款等。現時義務是指企業在現行條件下已承擔的義務。未來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義務,不屬於現時義務,不應當確認為負債。和資產類似的,負債也需要能用貨幣確切計量或合理估計,大多數負債都是有一個確定的金額,但是有的負債可能一時沒有確定的金額,但是通過合理估計可以確定一個比較正確客觀的金額,比如公司對其出售的貨物承諾提供保修服務構成的負債,企業需要根據協議做出合理估計。
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所有者對企業凈資產的要求權,是企業全部資產減去負債后的餘額,按照形成的來源,可以分為投入資本和留存利潤。前者是所有者投入企業的資本,後者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所產生的利潤在繳納所得稅後的部分。投入資本還可以進一步分為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在股份制企業,實收資本稱為股本;資本公積則由發行股票時的溢價收入和其他資本公積等構成。從法律上講,實收資本(法定資本或股本)不得任意減少,而資本公積則可能因分紅方案等減少,如資本公積轉增股本等。留存利潤由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構成。盈餘公積是企業提取一定比例稅後利潤形成的資本積累,來源是企業盈利,盈餘公積金額達說明以前年度利潤多,未來可以用來彌補虧損的金額就比較大。企業盈利可以股利的形式分配給股東,尚未分配的部分就形成未分配利潤。
企業經營所需的全部資金來自兩條渠道,一是負債,二是投資者的投資及其增值。因此債權人和投資者對企業的資產均擁有要求權,但是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之間又存在著明顯的區別。一是償還期限不同,負債必須於一定時期償還;所有者權益一般只有在企業解散清算、或者破產清算時才會返還投資者。為了保證債權人利益,法律規定債權人對企業資產的要求權優先於投資者,投資者具有對剩餘財產的要求權,又稱剩餘權益。二是享受的權利不同,債權人無權過問企業的重大生產經營決策,也無權分享企業的盈利,只享有到期收回債權本金及利息的權利,而投資者可通過股東大會或董事會對企業生產經營及盈利分配等政策施加影響。
資產是如何計量的?
資產是採用貨幣進行計量的。公司擁有的資產,無論是一台電腦、兩張桌子或一棟廠房,列示在資產負債表上都要量化為貨幣金額。從會計角度來說,對資產的計量,主要有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幾種方式。
(1) 歷史成本。
歷史成本,又稱為實際成本,就是取得或製造某項財產物資時所實際支付的現金或者其他等價物。在歷史成本計量下,資產按照其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按照購置資產時所付出的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
(2) 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稱現行成本,是指按照當前市場條件,重新取得同樣一項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在重置成本計量下,資產按照現在購買相同或者相似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3) 可變現凈值。
可變現凈值,是指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以預計售價減去進一步加工成本和銷售所必需的預計稅金、費用后的凈值。在可變現凈值計量下,資產按照其正常對外銷售所能收到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扣減該資產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金后的金額計量。
(4) 現值。
現值是指對未來現金流量以恰當的折現率進行折現后的價值.是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因素的一種計量屬性。在現值計量下,資產按照預計從其持續使用和最終處置中所產生的未來凈現金流入量的折現金額計量。
(5) 公允價值。
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在公允價值計量下,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量。
對同樣的資產,釆用不同計量方式,結果通常會不一樣,就如同用不同制式的尺子去度量人的身高,度量的結果就會不同。目前,歷史成本和公允價值是兩種主要的計量方法。公允價值主要用於金融工具(金融資產和負債)的計量,其他資產項目則基本都採用歷史成本進行計量。採用公允價值計量,資產賬麵價值基本等於或接近市價;而歷史成本計量時,出於謹慎性原則,資產價值上升時,賬麵價值不作任何調整,而資產價值下降時,則計提減值準備,因此,資產賬麵價值通常會低於市價,尤其是國內房地產增值巨大,採用歷史成本計量會導致資產賬麵價值與市場價值存在較大差異。投資者在分析資產時,要關注不同計量方式對資產賬麵價值的影響。很多公司在進行資產或股權轉讓時,轉讓價格一般都大於賬麵價值,歷史成本計量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
什麼是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
流動資產是指現金及預期能在一年或者超過一年的一個經營周期內變現或者運用的資產。流動資產主要包括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應收款項、存貨、其他流動資產等。在分析流動資產時,重點要關注貨幣資金、應收款項和存貨,並與營業收入作比較,這幾個項目的構成和變化趨勢,能幫助我們揭示出上市公司經營情況。
流動資產以外的資產應當歸類為非流動資產,流動資產能很快地完成「從現金開始又回到現金」的過程,但是非流動資產需要在漫長的生產經營過程產生價值,短時間內只能低價售賣甚至無法變現,因此對非流動資產的大額投資可能會對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造成一定負面影響,但非流動資產中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長期股權投資等,是公司實現持續生產經營、長期獲取利潤的基礎。此外,非流動資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行業特點和公司的經營戰略,例如,化工行業、能源企業屬於重資產行業,體現在資產負債表上便是在建工程和固定資產佔比偏高,報告期內新建廠房,期末固定資產或者在建工程會有一個較大幅度的增長,投資者可關注各項資產佔總資產比重,與歷史數據、行業數據作對比,觀察是否符合行業趨勢和公司發展情況。
什麼是貨幣資金,貨幣資金分析的要點有哪些?
在資產負債表中,「貨幣資金」被列為第一項,因為這是隨時可以用以支付、任何人都會馬上接受而且不打任何折扣的資產,其流動性最強。貨幣資金包括庫存現金、備用金、各種銀行存款和在途資金等,以貨幣的金額列示。銀行支票、即期匯票之類的現金等價物或流動性較強的項目也屬於貨幣資金。但是,貨幣資金不包括遠期支票存款、臨時借條、銀行退票、已指定用途的貨幣資金和有價證券。
上市公司的貨幣資金並非越多越好。公司不能像守財奴一樣囤積貨幣資金,資金需要不斷地參與公司經營周轉,提高使用效率,創造出更多的財富。
一般而言,決定公司貨幣資金規模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上市公司的資產規模、業務規模。上市公司資產總額越大,相應的貨幣資金規模也越大;業務越頻繁,貨幣資金也會越多。
(2)公司籌集資金能力。公司信譽好,向銀行借款或發行股票、債券都會比較順利,公司就可以適當減少持有的貨幣資金數量。
(3)公司對貨幣資金的運用能力。貨幣資金的運用也存在「效率」與「效益」的問題。上市公司運用貨幣資金的能力越強,資金在公司內部周轉很快,公司就沒有必要保留過多的貨幣資金。
(4)公司的行業特點。對於不同行業的公司,合理的貨幣資金規模會有差異。有一些歷史的經驗數據,投資者可以通過網路或統計年鑒查詢。
投資者可綜合考慮上述因素,判斷上市公司貨幣資金持有水平的合理性,同時,對貨幣資金占資產比例持續性地異常高,尤其是同時存在大額短期借款的情況時,要警惕上市公司是否虛構貨幣資金。
什麼是金融資產,有哪些分類?
金融資產屬於企業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應當根據其管理金融資產的業務模式和金融資產的合同現金流量特徵,將金融資產劃分為以下三類:
(1)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
(2)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
(3)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企業管理金融資產的業務模式,是指企業如何管理其金融資產以產生現金流量。業務模式決定企業所管理金融資產現金流量的來源是收取合同現金流量、出售金融資產還是兩者兼有。
金融資產的合同現金流量特徵,是指金融工具合同約定的、反映相關金融資產經濟特徵的現金流量屬性。銀行向企業客戶發放的固定利率貸款,在沒有其他特殊安排的情況下,貸款通常可能符合本金加利息的合同現金流量特徵。如果銀行管理該貸款的業務模式是以收取合同現金流量為目標,則該貸款可以分類為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
投資者在分析金融資產相關科目時,要關注金融資產在總資產的佔比,以及相關的投資收益占利潤總額的比例,對於非金融企業而言,比例過高意味著公司側重投資業務,公司自身的傳統業務可能經營不佳,還需要分析金融相關業務是否具有穩定性和持續性,是否有助於提升主營業務盈利能力,若公司當年投入較多資金購買二級市場購買股票,即便當年二級市場景氣度較高,股票增值給公司帶來巨額收益,也不能說明公司的盈利能力強,因為二級市場股價漲幅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單一年度的投資收益不能說明公司的投資眼光獨到,也難以給公司的主營帶來助力,只是一個短期的投資行為,因此不能據此預測公司來年收益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什麼是應收賬款?
應收款項是資產負債表中另一個重頭戲,包括應收票據、應收賬款、預付款項、應收利息、應收股利和其他應收款等內容。應收款項的出現,是現代會計中應計制的體現,在現代會計體系下,並不以發生現金的實際收入和支出,作為公司確認收益和費用的標準。如果公司已經按照合同或約定向對方提供服務或產品,而且這些服務或產品的價值也可以明確計量,不管公司是否已經從對方收到這些服務或產品的現金,公司就應該將這些服務或產品的價值計作報表中的收入,並將與這些服務或產品有關的支出計作成本或費用,這就是應計制。應計制最大的問題就是公司賬面利潤與現金流的脫節,因此必須以現金流量表補充說明公司的現金狀況。
應收票據是公司提供產品或服務收到的商業票據,包括銀行承兌匯票和商業承兌匯票,可提前貼現或到期兌付,也可背書轉讓。由於我國目前信用鏈薄弱,商業票據市場並不發達,大多企業之間的款項結算都不採用這種方式,只有對一些保持長期業務關係、資金實力雄厚、信譽較好的企業,企業才會接受對方出具的銀行承兌匯票和商業承兌匯票。
應收股利是公司投資的企業已宣布發放,但實際尚未發放的股利,合併資產負債表上的應收股利,是沒有納入合併範圍的被投資公司已宣布但尚未支付的股利。
如何對應收款項進行分析?
應收賬款是資產負債表的一個重要內容。投資者在分析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時,要對銷售貨物中的應收賬款情況作具體分析。
一方面,同上述應收票據一樣,增加應收賬款是一種促銷手段,是提供給銷售商的優惠條件,可以減少存貨、加速資金周轉。
另一方面,應收賬款也可能帶來損失。應收賬款的存在,相應會減少公司的投資機會。因為公司的資金如不佔用在應收賬款上,可存入銀行獲取利息或投資於其他項目取得相應收益。應收賬款的存在,還會增加公司的管理費用。在實現商品賒銷前,一般要對客戶的信用情況進行分析調查,由此會產生一定的費用支出。有時為了追討欠款會發生幵支等等,這些都會引起公司管理費用的增加。
應收賬款收回也是有風險的,按照國際慣例,一年以上的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有較大的壞賬可能,容易產生財務狀況惡化的不良後果。此外,公司也可能因為債務人的死亡或破產而無法收回其債權。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存在重大回收風險的巨額應收款項,註冊會計師往往會就此對公司出具非標準審計報告。
此外,應收賬款的大幅增加可以使「流動資產」大幅度增加,會使公司的總資產相應增加,從而導致股東權益即凈資產也相應地增加,使得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與每股凈資產變得十分好看,而事實上這裡面有不良資產的「水分」(因為可能存在巨額無法收回的應收賬款)。
投資者可通過報表附註,仔細分析應收賬款的主要構成、賬齡情況及壞賬準備計提情況。
針對應收賬款,投資者在分析上市公司資產負債表時,應注意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的比例、應收賬款增長率與營業收入增長率的對比、應收賬款的賬齡情況等。
什麼是預付款項?什麼是預收款項?
預付賬款是指按照合同規定預付的款項,由於交易尚未發生,所以這筆錢還是公司的,只是暫存別處,屬於會計要素中的資產。企業進行在建工程預付的工程價款,可以在本科目核算。預付款項情況不多的,也可以不設置本科目,將預付的款項直接記入「應付賬款」科目。
預收賬款是按照合同規定預收的款項,由於交易尚未發生,所以這筆錢還不是公司的,屬於會計要素中的負債。新收入準則后,預收賬款的職能大多由合同負債承接,企業因轉讓商品收到的預收款進行會計處理時,不再使用「預收賬款」科目,而是「合同負債」。預收賬款情況不多的,也可以不設置本科目,將預收的款項直接記入「應收賬款」科目。
預收賬款和預付賬款的數額可以在一定程度反映公司在產業鏈中的地位,公司生產的產品競爭力越強,對下游的議價能力越高,就可以要求客戶提前支付採購款,在公司內部形成預收賬款,提高資金運用效率,降低融資成本,多出來的資金還可以用於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或用於研發,提高公司長期競爭力和投資回報。相反,若公司的議價能力較差,產品同質化嚴重,需要向上游供應商預付一部分款項,形成預付款項,加大了公司的融資需求,容易造成資金鏈壓力。投資者可以關注預付款項占流動資產的比例,此外,預付賬款的年限最好在一年以內,時間過長一方面對公司的資金使用效率造成不利影響,另一方面企業的生產經營大多在一年內完成,如果沒有按時轉化成存貨,就可能存在資金難以收回的風險。
預付款項的前五名供應商也值得關注,既然公司願意預付一部分貨款,說明對方的產品市場認可度高,投資者可以通過天眼查、企查查等公開網站查閱供應商的成立年限,公司背景等,若公司註冊時間短,也沒有較高的市場關注度,就要考慮上市公司資金的安全性了。
如何從預付款項、其他應收款、其他流動資產等資產科目,分析大股東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的跡象?
大股東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的方式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在非經營性交易背景下,上市公司代替控股股東或關聯方承擔費用、償還債務,或者直接給關聯方提供借款,第二種是在關聯交易過程中預收大額款項或拖欠應付款項,交易付款期限長於市場同行業期限,第三種是上市公司為大股東借款提供擔保,大股東到期不還,上市公司履行擔保責任代為清償債務。上述事項主要體現在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預付款項、其他應收款、其他流動資產等資產科目。投資者在分析年報時,需重點關注相關科目。一方面可以關注相關科目前五大欠款方情況,是否與公司大股東存在關聯關係,公司會在財務報表附註中披露相關信息,若是,需進一步關注相關明細科目金額及變動情況、形成原因、商業合理性、定價依據、期后回款情況等。另一方面,可以關注相關科目的重要性,其金額及其變動情況以及占凈資產及總資產的比重,若佔比較高,需進一步結合同行業可比公司及行業模式等情況分析其合理性,關注是否存在大股東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的跡象。
大股東對上市公司的資金占用問題影射出公司的內部控制存在嚴重缺陷,公司內部對資金使用的審批不規範,缺乏有效的內部制約機制。
什麼是存貨,如何對存貨進行分析?
存貨是指上市公司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銷售或耗用而儲備的各種資產。為銷售而準備的資產,主要指產成品和可供銷售的半成品;為耗用而儲備的資產主要指原材料、在產品、自製半成品、包裝物、低值易耗品等。
根據準則規定,企業應當在附註中詳細披露與存貨有關的下列信息:
(一)各類存貨的期初和期末賬麵價值。存貨在商業類上市公司主要指購入後計划轉售的商品,在工業類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原材料、在產品和產成品。它們以取得時實際成本計價。
(二)確定發出存貨成本所採用的方法。確定存貨成本的方法有個別認定法、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等。公司無論採用何種存貨計價方法,均會在報表的會汁政策一項進行說明。
(三)存貨可變現凈值的確定依據,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方法,當期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的金額,當期轉回的存貨跌價準備的金額,以及計提和轉回的有關情況。
(四)用於擔保的存貨賬麵價值。
存貨是上市公司流動資產中重要的項目。它所佔的金額通常占流動資產的大部分,一般可達到流動資產金額的50%?80%。但存貨是流動資產中變現能力較差的一種。存貨過多,會影響上市公司資金的使用效益和利潤的可靠性;存貨過少,又會影響公司的銷售。因此,為了提高公司效益,滿足銷貨的需要,必須確定一個合理的存貨量。
可變現凈值是指企業在正常經營過程中,以存貨的估計售價(比如市場銷售價格、合同作價等)減去至完工時估計要發生的成本、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后的金額。如果由於技術進步、產品更新等因素使存貨的可變現凈值發生較大下跌,低於賬面的成本,這部分跌價的損失就應當從存貨的價值中扣除,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存貨跌價準備的計算帶有主觀估計的因素,並且後續可以轉回,因此成為一些公司利潤操縱的工具。
投資者在分析公司的存貨時,可以對照行業可比公司和歷史存貨水平,並結合公司存貨結構及行業趨勢,觀察期末存貨的價值變化是否與生產經營情況、產品生命周期契合。如公司預計來年行業景氣度上升,為此加大存貨投資,期末存貨價值應當呈現一定比例上升。如當年公司銷售不佳,假設產量不發生改變,體現在報表上就是產成品佔比高,存貨積壓,此時投資者還要進一步關注存貨跌價準備是否計提充分,結合庫齡數據分析存貨的質量。投資者還可以觀察報告期內的採購金額以及應付賬款變化,是否與存貨的變化相對應。
什麼是合同資產?什麼是合同負債?
合同資產是指企業已向客戶轉讓商品而有權收取對價的權利,且該權利取決於時間流逝之外的其他因素(例如,履行合同中的其他履約義務)。
合同資產和應收款項都是企業擁有的有權收取對價的合同權利,二者的區別在於,應收款項代表的是無條件收取合同對價的權利,即企業僅僅隨著時間的流逝即可收款,而合同資產並不是一項無條件收款權,該權利除了時間流逝之外,還取決於其他條件(例如,履行合同中的其他履約義務)才能收取相應的合同對價。因此,與合同資產和應收款項相關的風險是不同的,應收款項僅承擔信用風險,而合同資產除信用風險之外,還可能承擔其他風險,如履約風險等。
合同負債,是指企業已收或應收客戶對價而應向客戶轉讓商品的義務。如企業在向客戶轉讓商品之前,客戶已經支付了合同對價或企業已經取得了無條件收取合同對價權利的,企業應當在客戶實際支付款項與到期應支付款項孰早時點,按照該已收或應收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應收賬款」「應收票據」等科目,貸記本科目。待未來履行了相關履約義務,即向客戶轉讓相關商品時,再將該負債轉為收入。某些情況下,企業收取的預收款無需退回,但是客戶可能會放棄其全部或部分合同權利。企業預期將有權獲得與客戶所放棄的合同權利相關的金額的,應當按照客戶行使合同權利的模式按比例將上述金額確認為收入;否則,企業只有在客戶要求其履行剩餘履約義務的可能性極低時,才能將相關負債餘額轉為收入。企業在確定其是否預期將有權獲得與客戶所放棄的合同權利相關的金額時,應當考慮將估計的可變對價計入交易價格的限制要求。
什麼是長期股權投資?如何從年報中分析長期股權投資?
長期股權投資是指通過投資取得被投資單位的股份。企業對其他單位的股權投資,通常是為長期持有,以期通過股權投資達到控制被投資單位,或對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或為了與被投資單位建立密切關係,以分散經營風險。一項股權投資是否納入「長期股權投資」,主要看是否實現了「控制」、「共同控制」或者是「重大影響」。
控制是指有權決定一個企業的財務和經營政策,並能據以從該企業的經營活動中獲取利益。企業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被投資單位為本企業的子公司。通常,當投資企業直接擁有被投資單位50%以上的表決權資本,或雖然直接擁有被投資單位50%或以下的表決權資本,但具有實質控制權時,也說明投資企業能夠控制被投資單位。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是否具有實質控制權,可以通過以下一項或若干項情況判定:(1)通過與其他投資者的協議,投資企業擁有被投資單位50%以上表決權資本的控制權;(2)根據章程或協議,投資企業有權控制被投資單位的財務和經營政策;(3)有權任免被投資單位董事會等類似權力機構的多數成員。這種情況是指雖然投資企業擁有被投資單位50%或以下表決權資本,但根據章程、協議等有權任免董事會的董事,以達到實質上控制的目的;(4)在董事會或類似權力機構會議上有半數以上投票權。但能夠控制被投資單位董事會等類似權力機構的會議,從而能夠控制其財務和經營政策,使其達到實質上的控制。
共同控制是指按合同約定對某項經濟活動所共有的控制。共同控制,僅在與該項經濟活動相關的重要財務和經營決策需要分享控制權的投資方一致同意時存在。投資企業與其他方對被投資單位實施共同控制的,被投資單位為本企業的合營企業。合營與聯營企業等投資方式不同的特點在於,合營企業的合營各方均受到合營合同的限制和約束。一般在合營企業設立時,合營各方在投資合同或協議中約定在所設立合營企業的重要財務和生產經營決策制定過程中,必須由合營各方均同意才能通過。共同控制的實質是通過合同約定建立起來的、合營各方對合營企業共有的控制。實務中,在確定是否構成共同控制時,一般可以考慮以下情況作為確定基礎:(1)任何一個合營方均不能單獨控制合營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2)涉及合營企業基本經營活動的決策需要各合營方一致同意;(3)各合營方可能通過合同或協議的形式任命其中的一個合營方對合營企業的日常活動進行管理,但其必須在各合營方已經一致同意的財務和經營政策範圍內行使管理權。
重大影響是指對一個企業的財務和經營政策有參與決策的權力,但並不決定這些政策。企業能夠對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的,被投資單位為本企業的聯營企業。當投資企業直接擁有或通過子公司間接擁有被投資單位20%以上但低於50%的表決權股份時,一般認為對被投資單位具有重大影響。此外,雖然投資企業擁有被投資單位20%以下的表決權資本,但符合下列情況之一的,也應確認為對被投資單位具有重大影響:(1)在被投資單位的董事會或類似的權力機構中派有代表。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在被投資單位的董事會或類似的權力機構中派有代表,並享有相應的實質性的參與決策權,投資企業可以通過該代表參與被投資單位政策的制定,從而達到對該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2)參與被投資單位的政策制定過程。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可以參與被投資單位的政策制定過程,在制定政策過程中可以為其自身利益提出建議和意見,由此可以對該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3)與被投資單位之間發生重要交易。有關的交易因對被投資單位的日常經營具有重要性,進而一定程度上可以影響到被投資單位的生產經營決策;(4)向被投資單位派出管理人員。在這種情況下,通過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派出管理人員,管理人員有權力並負責被投資單位的財務和經營活動,從而能對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5)向被投資單位提供關鍵性技術資料。在這種情況下,因為被投資單位的生產經營活動需要依賴投資企業的技術或技術資料,從而表明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重大影響。
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包括成本法和權益法。成本法核算的範圍包括:(1)企業能夠對被投資的單位實施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2)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成本法時,除追加或收回投資外,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麵價值一般應保持不變。權益法核算的範圍包括:(1)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共同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即企業對其合營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2)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權益法時,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與按持股比例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公允價值的份額進行比較,如果前者大於後者,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如果前者小於後者,該部分差額計入當期的營業外收入,同時調整增加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
作為投資者在分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時,主要有以下兩個要點:
一是要看長投核算方法及權益法和成本法的轉換。長期股權投資在持有期間,因各方面情況的變化,可能導致其核算需要由一種方法轉換為另外的方法,比如通過對被投企業增資或者減資以實現股權上的實際控制或者重大影響,也可以通過委託表決權的方式來調整控制。兩種核算方法直接影響投資方的凈利潤,所以在分析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時,要關注其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式,尤其是上市公司轉換核算方法時要重點關注。權益法向成本法的轉變其實是「重大影響」向「實際控制」的變化。
二是要看長期股權投資與公司主營業務的相關性。分析企業長期股權投資時,需要關注被投資企業和投資企業主營業務的相關性。如果沒有直接關係,我們就把這類資產視為非核心資產,警惕企業盲目多元化和跟風投資。如果有緊密關係,甚至是本身和投資方主營業務相同,那就需要將這項長期股權投資視為核心資產,和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一起分析,其貢獻的投資收益也視為企業的核心利潤。
什麼是投資性房地產?如何從年報中分析投資性房地產?
投資性房地產,是指為賺取租金或資本增值,或者兩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產。投資性房地產的範圍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權、持有並準備增值後轉讓的土地使用權、已出租的建築物。
投資性房地產主要有以下特徵:一是投資性房地產的主要形式是出租建築物、出租土地使用權,這實質上屬於一種讓渡資產使用權行為,另一種形式是持有並準備增值後轉讓的土地使用權。二是投資性房地產在用途、狀態、目的等方面區別於作為生產經營場所的房地產和用於銷售的房地產。三是投資性房地產有兩種後續計量模式。企業通常應當採用成本模式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後續計量,只有在滿足特定條件的情況下,即有確鑿證據表明其所有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的,也可以採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後續計量。但是,同一企業只能採用一種模式對所有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後續計量,不得同時採用兩種計量模式進行後續計量。財務報表附註部分會說明公司採用哪種計量模式,具體在第十一節 財務報告中的合併財務報表項目註釋部分。
作為投資者在分析公司投資性房地產時,要關注固定資產轉為投資性房地產以及成本模式計量變更為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合理性。企業有確鑿證據表明其房地產用途發生改變,滿足下列條件之一,應當將投資性房地產轉換成其他資產或者將其他資產轉換為投資性房地產:(1)投資性房地產開始自用;(2)作為存貨的房地產,改為出租;(3)自用土地使用權停止自用,用於賺取租金或資本增值;(4)自用建築物停止自用,改為出租。公司對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模式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只有在房地產市場比較成熟、能夠滿足採用公允價值模式條件的情況下,才允許公司對投資性房地產從成本模式計量變更為公允價值模式計量。成本模式轉為公允價值模式的,應當作為會計政策變更處理,並按計量模式變更時公允價值與賬麵價值的差額調整期初留存收益。由於過去幾年房價上漲,公司通過將固定資產轉為投資性房地產和變更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模式的方式,來達到保殼的目的,但是此類方法只能使用一次,因為已採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不得從公允價值模式轉為成本模式。
什麼是無形資產?如何看待公司的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是指上市公司用於生產商品或提供勞務、出租給他人或用於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沒有實物形態的、使用年限超過一年的非貨幣性資產。它一般包括專利權、商標權、非專利技術、著作權、土地使用權、商譽、特許權、租賃權等。無形資產的突出特性在於沒有實物形態,它只表明公司擁有一種法定權利,或者是表明公司擁有獲得高於一般收益水平的能力。
根據無形資產的特點,公司對內部開發研製的無形資產,應按實際成本計價,但必須是可辨認的、能夠確指的取得無形資產的支出,才能作為成本入賬,否則,即使公司擁有某項無形資產,也不能將其本金化,作為無形資產入賬。為正確計算公司的經營損益,按照謹慎性原則,無形資產從開始使用的年份起,凡有規定使用年限的應按使用年限平均攤銷;對沒有規定使用年限的,一般應在十年之內攤銷。如果無形資產的價值受外部條件的影響,使有效使用期有明顯變化的,應當將永久性下降的價值計入當期損益。
投資者在分析上市公司無形資產時,要看記入無形資產的內容是否確切,無形資產的攤銷期是否符合實際情況。如專利權,隨著科技迅速發展,影響了專利權的實際使用年限。此外,還要看無形資產的利用效果如何。同時對於部分公司,無形資產如特許經營權等可能構成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需要重點關注報告期內此類無形資產的變動情況。
什麼是固定資產?對上市公司固定資產的分析主要有哪些要點?
固定資產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單位價值在規定的標準以上,並在使用過程中保持原來的物質形態的資產,包括房屋及建築物、機器設備、運輸設備、工具器具等。
固定資產分析中,我們主要分析固定資產的折舊,因為固定資產折舊方式的不同,將直接影響公司的盈利,影響每股的收益。
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很多,有直線法、工作量法、加速折舊法等。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選用直接影響公司成本、費用的計算,也影響到公司的收入和納稅。
作為投資者在分析公司固定資產時,一要看固定資產採用什麼樣的折舊法。加速折舊法能較快收回公司的投資,減少固定資產的無形損耗,但這種方法增加了公司成本、費用的支出,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同期的上市公司利潤和稅收支出。二要看固定資產使用年限的確定是否合理,有時由於公司經營不善,導致利潤減少。如果人為延長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就意味減少了每期的折舊額,從而減少了成本費用的支出,使得公司盈利出現虛增。
什麼是在建工程?如何從年報中分析在建工程質量?
在建工程是指企業資產的新建、改建、擴建,或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和大修理工程等尚未完工的工程支出。在建工程通常有「自營」和「出包」兩種方式。自營在建工程指企業自行購買工程用料、自行施工並進行管理的工程;出包在建工程是指企業通過簽訂合同,由其它工程隊或單位承包建造的工程。
作為投資者在分析公司在建工程時,主要有以下三個要點:
一是要看大額在建工程施工進度。一般而言,公司對於重大的投資項目都會在年報中披露項目實施計劃,並且在建設期持續披露投入的金額以及施工進度。如果公司披露因為各種所謂的天災人禍導致工程進度低於預期(尤其是工程進度停滯甚至倒退),投資者就要十分警惕,這是在建工程舞弊的徵兆之一。對於這些存疑的在建工程科目,要通過分析在建工程開始的歷年年報,查閱其報表附註,追溯施工進度,推算其合理進展,具體在第十一節財務報告中的合併財務報表項目註釋部分。
二是要看在建工程結轉固定資產的時點控制。在建工程在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應當轉為固定資產,而因為在建工程不需要計提折舊但固定資產需要計提折舊,同時在建工程對工程相關債務的利息支出可以資本化,但是固定資產不可以,所以有的公司就會在在建工程轉入固定資產的時點上做文章。公司可以通過延遲將在建工程轉入固定資產,減少企業當期的財務費用和折舊費用,從而優化企業當期利潤。
三是要看在建工程與其生產經營規模和發展規劃是否相匹配。一些生產型企業在建工程金額非常高,在全國乃至全球各地都在新建廠房擴大產能,但是這些企業近幾年毛利率卻在下降,產能利用率下降,存貨周轉率下降,這種情況下,公司在建工程與其生產經營規模和發展規劃就不匹配。
什麼是商譽?如何計提商譽減值?商譽減值對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具體影響?
商譽是指能在未來期間為企業經營帶來超額利潤的潛在經濟價值,或一家企業預期的獲利能力超過可辨認資產正常獲利能力(如社會平均投資回報率)的資本化價值。商譽是企業整體價值的組成部分。在企業合併時,它是購買企業投資成本超過被合併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
公司在對包含商譽的相關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時,如與商譽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存在減值跡象,應當首先對不包含商譽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計算可收回金額,並與相關賬麵價值相比較,確認相應的減值損失。然後再對包含商譽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比較這些相關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的賬麵價值(包括所分攤的商譽的賬麵價值部分)與其可收回金額,如相關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的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麵價值的,應當就其差額確認減值損失,減值損失金額應當首先抵減分攤至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中商譽的賬麵價值;然後根據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中除商譽之外的其他各項資產的賬麵價值所佔比重,按比例抵減其他各項資產的賬麵價值。以上各項資產賬麵價值的抵減,都應當作為各單項資產(包括商譽)的減值損失處理,計入當期損益。抵減后的各資產的賬麵價值不得低於以下三者之中最高者,即該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如可確定的)、該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如可確定的)和零。因此而導致的未能分攤的減值損失金額,應當按照相關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中其他各項資產的賬麵價值所佔比重進行分攤。
如果因企業合併所形成的商譽是母公司根據其在子公司所擁有的權益而確認的商譽,在這種情況下,子公司中歸屬於少數股東權益的商譽並沒有在合併財務報表中予以確認。因此,在對與商譽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下同)進行減值測試時,由於其可收回金額的預計包括了歸屬於少數股東權益的商譽價值部分,因此為了使減值測試建立在一致的基礎上,公司應當調整資產組的賬麵價值,將歸屬於少數股東權益的商譽包括在內,然後根據調整后的資產組賬麵價值與其可收回金額進行比較,以確定資產組(包括商譽)是否發生了減值。上述資產組如發生減值的,企業應當首先抵減商譽的賬麵價值,由於根據上述方法計算的商譽減值損失包括了應由少數股東權益承擔的部分,而少數股東權益享有的商譽價值及其減值損失都沒有在合併財務報表中反映,合併財務報表只反映歸屬於母公司的商譽,因此應當將商譽減值損失在可歸屬於母公司和少數股東權益之間按比例進行分攤,以確認歸屬於母公司的商譽減值損失,並將其反映於合併財務報表中。
如果公司需要對商譽計提減值,則構成利潤表上的「資產減值損失」,因此會減少當期凈利潤,同時資產負債表上會減少非流動資產、總資產、凈資產。對於部分前期併購形成大額商譽的公司而言,一旦併購標的業績下滑或未達到預期,公司就很可能需計提大額商譽減值,進而導致出現大額虧損,對公司業績造成嚴重不利影響,因此對存在大額商譽的公司,投資者需重點關注其風險。
什麼是資產減值?如何看待資產減值計提和轉回?
資產減值,是指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麵價值。即當公司某項資產價值下降后,致使該項資產價值(以可收回金額計量)已低於賬麵價值,例如鋼材市價大幅下跌導致公司庫存鋼材價值下降、金融危機導致某項應收款已很難收回,則公司需要針對該項存貨或應收賬款計提減值。
從2007年1月1日開始,上市公司開始執行新會計準則,資產減值範圍幾乎擴大到所有資產,除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和以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外,其他資產發生減值時一般都需要計提減值。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的資產金額都是計提過減值準備之後的金額,要了解企業資產減值信息,可從各項資產的報表附註獲取,具體在「第十一節 財務報告 七、合併財務報表項目註釋」。投資者在分析資產質量時,應注意對資產減值信息的閱讀和分析。
上市公司要在每個資產負債表日對資產的賬麵價值進行檢查,當企業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麵價值時,即表明資產發生了減值,企業應當確認資產減值損失,並把資產的賬麵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對資產可收回金額的估計,應當根據其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確定。
計提減值的資產如果在以後年度出現價值回升,對短期性資產(如應收賬款、存貨)可通過損益轉回減值準備。但新會計準則規定,對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成本模式的投資性房地產、固定資產(含在建工程、工程物資等)、生產性生物資產、探明石油天然氣礦區權益、石油天然氣井及相關設施及輔助設施設備、無形資產(含資本化的開發支出)、商譽等長期資產一經確認計量減值損失.在以後會計期間不得轉回。這種規定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上市公司利用減值轉回進行利潤操縱的現象。
由於資產減值判斷的主觀隨意性較大,驗證減值計提合理性難度較大,因此,上市公司利用減值計提操縱利潤情況也經常出現。資產減值常見的問題有,第一情況是減值準備計提不足,導致資產虛增和利潤虛增;第二種情況恰恰相反,有些上市公司可能過度進行減值計提,譬如有些上市公司當年業績已經虧損,乾脆一次虧個夠,大幅計提資產減值,來個「洗大澡」,或者當年經營情況特別好,公司希望隱藏業績,也有動機進行大幅計提減值,從而導致資產虛低和利潤虛低。還有一些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轉回做文章,在通過經營扭虧無望的情況,採用先大幅計提減值準備,然後再在今後轉回減值準備,從而實現扭虧或凈資產由負轉正。因此,投資者要對上市公司大額減值計提或轉回現象加以關注,分析其合理性和背後可能的動機。
什麼是追溯調整?
追溯調整,指對某項交易或事項變更會計政策時,如同該交易或事項初次發生時就開始採用新的會計政策,並以此對相關項目進行調整。也就是說,應當計算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並相應調整變更年度的期初留存收益以及會計報表的相關項目。
如果提供比較會計報表,對於比較會計報表期間的會計政策變更,應當調整比較期間各期的凈損益和有關項目,視同該政策在比較會計報表期間一直採用;對於比較會計報表期間以前的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應當調整比較會計報表最早期間的期初留存收益,會計報表其他相關項目的數字也作相應調整。
如何從資產負債表科目分析公司流動性?
分析公司流動性在於觀察企業一定時期內的資金周轉情況,掌握企業資金的使用效率。從狹義角度來看,公司資產流動性是指企業資產在價值不損失情況下的變現能力和償債能力。變現能力是企業產生現金的能力,它由近期有多少流動資產可以轉變成現金決定;而償債能力則反映了企業是否具備按約定及時償還債務的能力。
合適的流動性指標可以幫助投資者及時監測公司流動性狀況,以便及時發現潛在風險並作出應對。僅從資產負債表科目來看,主要有以下流動性指標:
(1)流動比率的計算公式為流動資產/流動負債,該公式可以幫助投資者衡量短期資產變現用於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其中,流動資產包括貨幣資金、應收賬款、存貨;流動負債包括應付賬款、應付票據、期內到期的長期債務、應交稅費及其他應付費用。一般認為流動比率應維持2:1才足以表明企業的財務狀況良好,這是在存貨正常運轉、應收賬款正常回收的條件下,倘若出現存貨積壓、產品滯銷、應收賬款已過期末能及時回收等情況時,雖然提高了流動比率,但並不代表企業具有較高的償債能力。因此,應用流動比率評價短期償債能力時應注意流動資產的構成及各項流動資產的周轉情況。
(2)速動比率的計算公式為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該比率是衡是公司流動資產可以立即用於償付流動負債的能力,其中速動資產指公司流動資產扣除變現能力較差的資產後的餘額,主要由現金和應收賬款構成,不包括存貨,一方面是因為存貨變現速度較慢,另一方面公司不能依靠處理存貨資產來清償債務。從流動資產中剔除不易變現的資產 ,其差額即為可變現並用於償付流動負債的速動資產,因此速動比率比流動比率反映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更可靠。一般認為速動比率1:1較好,過低則表示企業償付短期負債可能存在困難,反之則表明企業的閑置資金過多。但實際上應用速動比率評價流動性時仍需視速動資產的構成和運用情況以及其他因素進行綜合判斷。
(3)營運資本的計算公式為流動資產-流動負債。為了降低流動性風險,一般要求公司的營運資本為正,營運資本越多,說明公司不能如期償還短期負債的風險越小。因此,營運資本的多少可以反映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
什麼是流動負債?如何對公司流動負債進行分析?
流動負債是指將在一年或者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償還的債務。它包括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貨款、應付工資、應交稅金、應付利潤、其他應付款、預提費用等。
流動負債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必須在一年內或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履行償還的義務;
二是要用公司的流動資產或新的流動負債清償。在流動負債中,數額比較大,經常性發生的主要有:短期借款、應付賬款、應付票據、應交稅金、應付利潤、其他應付款等。
流動負債產生的原因有多種:由借貸形成的流動負債,如從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借人的短期借款;由結算過程中產生的流動負債,如公司購入原材料,貨已到而貨款尚未支付的待結算應付款項;由經營過程中產生的流動負債,有些費用按權責發生制原則需要預先提取,如應交稅金、應付工資等;由利潤分配產生的流動負債,如應付投資者的利潤等。流動負債形成的原因明確后,需要進一步關注流動負債的形成是否合理,數額是否正常,時間上是否合適。
什麼是預計負債?
預計負債是指因或有事項可能產生的負債。根據或有事項準則的規定,與或有事項相關的義務同時符合以下三個條件的,企業應將其確認為負債:(1)該義務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2)該義務的履行很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3)該義務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第一,該義務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即與或有事項相關的義務是在企業當前條件下已承擔的義務,企業沒有其他現實的選擇,只能履行該現時義務。通常情況下,過去的交易或事項是否導致現時義務是比較明確的,但也存在極少情況,如法律訴訟,特定事項是否已發生或這些事項是否已產生了一項現時義務可能難以確定,企業應當考慮包括資產負債表日後所有可獲得的證報、專家意見等,以此確定資產負債表日是否存在現時義務。
第二,履行該義務很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即履行與或有事項相關的現時義務時,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可能性超過50%,但小於或等於95%,尚未達到基本確定的程度。
第三,該義務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即與或有事項相關的現時義務的金額能夠合理地估計。由於或有事項具有不確定性,因或有事項產生的現時義務的金額也具有不確定性,需要估計。要對或有事項確認一項負債,相關現時義務的金額應當能夠可靠估計。只有在其金額能夠可靠地估計,並同時滿足其他兩個條件時,企業才能加以確認。
什麼是股本?
上市公司與其他公司比較,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將上市公司的全部資本劃分為等額股份,並通過發行股票的方式來籌集資本。股東以其所認購股份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股份是很重要的指標。股票的面值與股份總數的乘積為股本,股本應等於公司的註冊資本,所以,股本是很重要的指標。為了直觀地反映這一指標,在會計核算上股份公司應設置「股本」科目。
公司的股本應在核定的股本總額範圍內,發行股票取得。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發行股票取得的收入與股本總額往往不一致。公司發行股票取得的收入大於股本總額的,稱為溢價發行;小於股本總額的,稱為折價發行;等於股本總額的,為面值發行。我國不允許公司折價發行股票。在採用溢價發行股票的情況下,公司應將相當於股票面值的部分記入「股本」科目,其餘部分在扣除發行手續費、傭金等發行費用後記入「資本公積」科目。
什麼是少數股東權益?
合併報表中反映的會計主體母公司及其所有子公司,當母公司所控制的子公司不是全資子公司時,意味著子公司還有除母公司以外的其他股東出資,還包括了其他小股東的投資。除母公司之外的其他股東的投資,屬於合併報表中的「少數股東權益」
少數股東與「上市公司小股東」不是一回事。上市公司小股東跟大股東一樣都是上市公司股東,只是持股數量存在不同,而少數股東權益中的少數股東是不擁有上市公司股份,其擁有的是上市公司子公司股權,相對來說,持有股權比較要小,不具有控制權,所以被稱為少數股東。
如何看待留存收益?
留存收益是以指通過上市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而形成的資本,即經營所得凈收益的積累。
上市公司利潤扣除按國家規定上繳所得稅後,即為凈利潤。凈列潤可以按照協議、合同、公司章程或有關規定,在公司所有者之間進行分配.可以作為公司所有者投資所得,也可以為了擴充公司實力追加投資:或出於以盈抵虧、預先作準備的考慮等,將其中一部分留下不作分配.這部分留下的凈利潤與公司所有者投入資金的屬性一致,均為股東權益,在會計上算為留存收益。
留存收益屬股東權益,股東可以安排分配。這部分有指定用途留存收益稱為「盈餘公積」。因此,留存收益可分為兩類: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1)盈餘公積是指公司按照規定從凈利潤中提取的積累資金。
(2)未分配利潤是指未作分配的凈利潤,其有兩層含義:一是這部分利潤沒有分給公司的投資者;二是這部分凈利潤未指定用途。
投資者應該知道,上市公司的盈餘公積無論是用於補虧,還是用於轉增資本(「送紅股」),只不過是在同屬股東權益的不同分類項目中的相互轉換,如公司的轉增股份,在減少盈餘公積的同時,也增加了實收資本。這種相互轉換,並不影響股東權益總額的增減。而「未分配利潤」在資產負債表上有貸方餘額,反映了公司現有的而尚未分配的利潤;如餘額在借方,則反映為公司未彌補的虧損數。
如何閱讀和分析資產負債表?
投資者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資產負債表閱讀和分析:
(1)瀏覽一下資產負債表主要內容,由此,你就會對企業的資產、負債及股東權益的總額及其內部各項目的構成和增減變化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由於企業總資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的經營規模,而它的增減變化與企業負債與股東權益的變化有極大的關係,當企業股東權益的增長幅度高於資產總額的增長時,說明企業的資金實力有了相對的提高;反之,則說明企業規模擴大的主要原因是來自於負債的大規模上升,進而說明企業的資金實力在相對降低,償還債務的安全性亦在下降。
(2)對資產負債表的一些重要項目,尤其是期初與期末數據變化很大的項固進行進一步分析,例如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固定資產、有息的負債(如短期銀行借款、長期銀行借款、應付票據等)、應收賬款、貨幣資金以及股東權益中的具體項目等。例如,企業應收賬款增長速度過快,說明該企業可能因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較弱或受經濟環境的影響,企業結算工作的質量有所降低。又如,企業年初及年末的負債較多,說明企業每股的利息負擔較重,但如果企業在這種情況下仍然有較好的盈利水平,說明企業產品的獲利能力較佳、經營能力較強,管理者經營的風險意識較強,魄力較大。
(3)對一些基本財務指標進行計算,重點是分析比例指標,包括反映企業財務結構是否合理的指標、反映企業償還債務安全性及償債能力、反映股東對企業凈資產所擁有的權益的指標,具體指標計算及分析在後面將有詳細介紹。
(4)在以上這些工作的基礎上,對企業的財務結構、償債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上述這些指標是單一的、片面的,因此,就需要投資者能夠以綜合、聯繫的眼光進行分析和評價,因為反映企業財務結構指標的高低往往與企業的償債能力相矛盾。例如企業凈資產比率很高,說明其償還期債務的安全性較好,但同時反映出其財務結構不盡合理。投資者的目的不同,對這些信息的評價亦會有所不同。如作為一個長期投資者,所關心的就是企業的財務結構是否健全與合理;相反,如投資者以債權人的身份出現,就會非常關心該企業的債務償還能力。最後還需說明的是,由於資產負債表僅僅反映的是企業某一方面的財務信息,因此投資者要對企業有變個全面的認識,還必須結合財務報告中的其他內容進行分析,以得出正確的結論。
資產負債表有哪些局限性?
資產負債表固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閱讀時需注意資產負債表的局限性,其主要有以下幾點:
(1)報表項目受會計準則確認標準的限制。貨幣計量是會計的一大特點,會計信息主要是能用貨幣表述的信息,因此,資產負債表難免遺漏許多無法用貨幣計量的重要經濟資源和義務的信息。例如企業的人力資源(包括人數、知識結構和工作態度)、網點和品牌的價值等等,諸如此類的信息對決策均具有影響力,然而因無法數量化或者至少無法用貨幣計量,現行實務並不將其作為資產和負債納資產負債表中。一些或有事項,由於不符合負債定義,可能不將其確認為負債(例如擔保),對企業來說存在風險,但表內並沒有反映;而報表上一些項目,如商譽等項目,可能並沒有經濟價值。
(2)計量的局限性。資產負債表是以歷史成本為報告基礎的,它不反映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現行市場價值,因而表中信息雖有客觀、可核實之優點,然而,由於通貨膨脹的影響,賬面上的原始成本與編表日的現時價值已相去甚遠。例如,10年前購人的房屋.價格已漲了好幾倍,甚至幾十倍,但報表上仍以10年前購人的成本扣除累計折舊后的凈額陳報,難免不符合實際,削弱對報表使用者的作用。又如賬面上已資不抵債的企業,在清算時,有可能不僅債權人能收回全部債權,而且所有者在分配剩餘財產時還能有所收穫等等。此類事例在現實中並不少見。
(3)資產負債表的信息包含了許多估計數。例如,壞賬準備、固定資產累計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分別基於對壞賬百分比、固定資產使用年限和無形資產攤銷期限等因素的估計。此外,諸如預提修理費用、或有負債等均需估計。估計的數據難免主觀,從而影響信息的可靠性。
(4)理解資產負債表的涵義必須依靠報表閱讀者的判斷。資產負債表有助於解釋、評價和預測企業的長、短期償債能力和經營績效,然而此表本身並不直接披露這些信息,而要靠報表使用者自己加以判斷。各家公司所採用的會計政策可能完全不同,所產生的信息當然有所區別,簡單地根據報表數據評價和預測償債能力以及經營績效,並據以評判優劣,難免有失偏頗。所以,要理解資產負債表的涵義並作出正確的評價,並不能僅僅局限於資產負債表信息本身,而要藉助其他相關信息。選擇哪些信息,也要依靠報表使用者判斷,而這並非易事。
什麼是優先股、永續債等其他金融工具?
優先股是指享有優先權的股票,優先股的股東對公司資產、利潤分配等享有優先權,其風險較小,但是優先股股東對公司事務無表決權,沒有選舉及被選舉權,一般來說對公司的經營沒有參與權,優先股股東不能退股,只能通過優先股的贖回條款被公司贖回。
優先股通常預先定明由普通股以其可分配的股利來保證優先股的股息收益率(如普通股的利潤分配降至0之後,優先股在股利方面就達不到股息收益率),優先股股票實際上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種類似舉債集資的形式。由於優先股股息率事先設定(其實是上限),所以優先股的股息一般不會根據公司經營情況而增減,而且一般也不能參與公司的剩餘利潤的分紅,也不享有除自身價格以外的所有者權益,如資不抵債的情況下,優先股會有損失的。
對公司來說,由於股息相對固定,它不影響公司的利潤分配。優先股股東不能要求退股,卻可以依照優先股股票上所附的贖回條款,由股份有限公司予以贖回。大多數優先股股票都附有贖回條款。在公司解散,分配剩餘財產時,即優先股的索償權先於普通股,而次於債權人。
永續債券,又稱無期債券,是非金融企業(發行人)在銀行間債券市場註冊發行的「無固定期限、內含發行人贖回權」的債券,它並不規定到期期限,持有人也不能要求清償本金,但可以按期取得利息。永續債的每個付息日,發行人可以自行選擇將當期利息以及已經遞延的所有利息,推遲至下一個付息日支付,且不受到任何遞延支付利息次數的限制。
——利潤表——
什麼是利潤表?
利潤表是反映上市公司報告期生產經營成果的會計報表。利潤表把報告期的營業收益與其同一會計期間的營業費用進行配比,以計算出公司一定時期的稅後淨利潤。通過利潤表反映的收入、成本和費用等情況,能夠反映公司生產經營的收益情況、成本耗費情況,表明公司生產經營成果;同時,通過利潤表提供的不同時期的比較數字(本期數、本年累計數、上年數),可以分析公司未來利潤的發展趨勢、獲利能力,了解投資者投入資本的完整性。由於利潤是公司經營業績的綜合體現,又是進行利潤分配的主要依據,因此,利潤表是會計報表中的主要報表。
如何理解收入?
收入是公司經營效益非常重要的指標之一,收入是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收入是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收入是指企業通過主要經營活動所獲取的收入,包括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主營業務獲取的收入等;其他業務收入是主營業務以外的營業活動產生的,比如賣原材料、無形資產出租,投資性房地產出租等。收入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的增加,收入屬於損益類科目,體現在利潤表中,計入利潤表中項目的金額反映的是本報告期間的經營成果,屬於期間數,在期末時形成凈利潤。凈利潤經過提取盈餘公積、向股東分紅后,最後剩餘的凈利潤轉入所有者權益中的留存收益中的未分配利潤。
如何理解利潤表中的費用?
利潤表中的費用是按照企業發揮的功能進行分類列報的。企業的經營活動一般劃分為生產、銷售、管理、融資等,每一種活動上發生的費用所發揮的功能並不相同。因此,我們在利潤表中,依據費用的不同功能分別列示為營業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和財務費用。例如對一個生產企業來說,其生產產品的原材料、人工、水電等成本即營業成本;銷售費用則是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包括企業在銷售商品過程中發生的保險費、包裝費、展覽費和廣告費、商品維修費、預計產品質量保證損失、運輸費、裝卸費,以及為銷售企業商品而專設的銷售機構的職工工資、業務費、折舊費等費用;管理費用則是企業為組織和管理企業生產經營所發生的費用,包括企業在籌建期間內發生的開辦費、董事會和行政管理部門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發生的或者應由企業統一負擔的行政部門職工工資、辦公費等公司經費、工會經費,聘請中介機構費、諮詢費、訴訟費、業務招待費等費用;研發費用則是研發人員工資費用、直接投入費用、折舊費用與長期待攤費用、設計費用、裝備調試費、無形資產攤銷費用、委託外部研究開發費用、其他費用;財務費用則是企業為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等而發生的籌資費用,包括利息支出(減利息收入)、匯兌損益,以及相關的手續費、企業發生的現金折扣或收到的現金折扣等。
什麼是股份支付?
股份支付是上市公司為獲取職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務而授予權益工具或者承擔以權益工具為基礎確定的負債的交易。企業通過股份支付獲得了服務。比如:企業通過對職工進行股權激勵,獲得了其在工作上的服務;企業通過對經銷商進行股權激勵,獲得了其在業務合作上的服務。反過來說:如果沒有獲取相關服務,就不符合股份支付的準則定義。
股份支付的實質是企業以股份或者期權為代價,接受職工和其他方提供的服務。通常情況下,股份支付可以分兩個步驟理解:一是發行股份或期權並收取現金;二是以現金支付自職工和其他方取得的服務。
如何理解研發投入?
研發投入為企業研究開發活動形成的總支出。研發投入通常包括研發人員工資費用、直接投入費用、折舊費用與長期待攤費用、設計費用、裝備調試費、無形資產攤銷費用、委託外部研究開發費用、其他費用等。
報告期內的研發投入為本期費用化的研發費用與本期資本化的開發支出之和。
研發投入=費用化投入+資本化投入。研發費用進行資本化需要滿足五個條件:(1)完成該無形資產以使其能夠實用或出售在技術上具有可行性;(2)具有完成該無形資產並使用或出售的意圖;(3)無形資產產生經濟利益的方式;(4)有足夠的技術、財物資源和其他資源支持,以完成該無形資產的開發,並有能力使回用或出售該無形資產;(5)歸屬於該無形資產開發階段的支出能夠可靠計量。
什麼是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反映企業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以及採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衍生工具、套期保值業務等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應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或損失,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應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或損失,也在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中核算。
在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應按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高於其賬面餘額的差額,增加交易性金融資產和當期損益;公允價值低於其賬面餘額的差額,減少交易性金融資產和當期損益;對交易性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高於其賬面餘額的差額增加交易性金融負債,減少當期損益;公允價值低於其賬面餘額的差額,增加當期損益,減少交易性金融負債。期末,應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計入本年利潤。
因此,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主要是企業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和負債期末的未實現損益。當期買入且賣出的股票等證券,已經實現的損益在投資收益中核算,而不在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中核算。
如果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占公司凈利潤比重極大,投資者就應該保持高度關注。因為該損益的上下波動將會對公司正常的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
如何理解利潤,營業利潤和利潤總額之間有什麼關係,他們的比較能說明什麼問題?
利潤是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過程中產生的收入扣除期間費用后的餘額,它是衡量一個企業經營效益的主要指標,體現了企業經營的成果。
營業利潤是指公司從生產經營活動中取得的全部利潤。它等於營業收入扣除營業總成本(營業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財務費用)加上投資收益,即有:
營業利潤=營業總收入—營業總成本+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資產減值損失—信用減值損失
而上市公司利潤總額計算公式為: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通過營業利潤和利潤總額的比較,可以發現,營業利潤是上市公司利潤總額的主要來源。營業利潤主要由主營業務利潤和其他業務利潤構成。營業利潤這一指標能夠比較恰當地反映公司管理層的經營業績。
凈利潤是如何計算的,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和少數股東損益有什麼區別?
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
=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少數股東損益
其中: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母公司凈利潤+子公司凈利潤中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份額;
少數股東損益=子公司凈利潤中歸屬於少數股東的份額
上述計算公式均考慮內部交易的抵消。
例如:假定母公司S擁有S1公司80%的股份,擁有S2公司100%的股份。在考慮內部交易的抵消之後,母公司盈利1億元,S1公司虧損1億元,S2公司盈利1億元,則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1*80%+1=1.2億元;少數股東損益=-1*20%=-0.2億元。
什麼是扣除非經營性損益后的凈利潤?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 = 凈利潤—非經常性損益
其中:非經常性損益是指與公司正常經營業務無直接關係,以及雖與正常經營業務相關,但由於其性質特殊和偶發性,影響報表使用人對公司經營業績和盈利能力做出正常判斷的各項交易和事項產生的損益。
非經常性損益通常包括以下項目:
(1)非流動性資產處置損益,包括已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沖銷部分;
(2)越權審批,或無正式批准文件,或偶發性的稅收返還減免;
(3)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但與公司正常經營業務密切相關,符合國家政策規定、按照一定標準定額或定量持續享受的政府補助除外;
(4)計入當期損益的對非金融企業收取的資金占用費;
(5)企業取得子公司、聯營企業及合營企業的投資成本小於取得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產生的收益;
(6)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益;
(7)委託他人投資或管理資產的損益;
(8)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災害而計提的各項資產減值準備;
(9)債務重組損益;
(10)企業重組費用,如安置職工的支出、整合費用等;
(11)交易價格顯失公允的交易產生的超過公允價值部分的損益;
(12)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產生的子公司期初至合併日的當期凈損益;
(13)與公司正常經營業務無關的或有事項產生的損益;
(14)除同公司正常經營業務相關的有效套期保值業務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以及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取得的投資收益;
(15)單獨進行減值測試的應收款項減值準備轉回;
(16)對外委託貸款取得的損益;
(17)採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後續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產生的損益;
(18)根據稅收、會計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對當期損益進行一次性調整對當期損益的影響;
(19)受託經營取得的託管費收人;
(20)除上述各項之外的其他營業外收人和支出;
(21)其他符合非經常性損益定義的損益項目。
扣非凈利潤與凈利潤的關係是怎樣的?
公司在編報定期報告時,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分析上述項目的實質,準確界定非經常性損益。公司若將上述項目不歸類為非經常性損益,應充分說明其原因及涉及金額。
非經常性損益屬一次性或偶發性獲得,含金量較低,且不能顯示上市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
一方面,部分公司的業績出現大幅「跳水」,非經常性損益致使這些上市公司利潤大幅下滑。另一方面,又出現一批靠非經常性損益「暴富」的上市公司。非經營性損益似乎成了某些上市公司調節利潤的魔棒,可使其由盈變虧,也可使其由虧變盈。因而,靠非經常性損益「暴富」的上市公司,往往也就有玩報表遊戲之嫌。因此,清晰界定非經常性損益,將改變部分上市公司的營業利潤構成,有利於揭示公司的真實盈利能力,投資者也更易辨別上市公司業績大幅提升的真假與水分。這對於提高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的質量,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什麼是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與稀釋每股收益有什麼區別?
每股收益是指普通股股東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企業利潤或需承擔的企業虧損。每股收益通常被用於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衡量普通股的獲利水平及投資風險,是投資者等信息使用者據以評價企業盈利能力、預測企業成長潛力、進而做出相關經濟決策的重要的財務指標之一。每股收益包括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釋每股收益兩類。
基本每股收益是按照歸屬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除以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計算的每股收益。
稀釋每股收益是以基本每股收益為基礎,假定企業所有發行在外的稀釋性潛在普通股均以轉換為普通股,從而分別調整歸 屬於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以及發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權平均數計算的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僅考慮當期實際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股份,而稀釋每股收益的計算和列報主要是為了避免每股收益虛增可能帶來的信息誤導,這是兩者的主要區別。
上市公司的利潤如何分配,其有哪幾種主要形式?
利潤分配是指上市公司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公司章程、投資者協議等,對當年可供分配的利潤所進行的分配。利潤分配的順序依次是:
(1)彌補以前年度虧損;
(2)提取法定盈餘公積;
(3)提取任意盈餘公積;
(4)向投資者分配利潤。
其中:向投資者分配的利潤是指,向各類投資者分配的利潤,包括向國家、其他單位、個人以及外商等投資者分配的利潤,但不包括向各種債權人支付的利息。在上市公司,向投資者分配的利潤包括支付的優先股股利和普通股股利。其中:普通股股利又包括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
送股與資本公積轉增股本有什麼區別?
送股是指上市公司以紅股方式分配公司利潤,即股票股利,是免費派送給股東的股份,也稱「送紅股」。資本公積轉增股本(以下簡稱轉股)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將資本公積的一部分轉為股本並向股東派送新股的行為。資本公積主要來自股票發行的溢價、公司法定財產重估增值、接受大股東捐贈資產等。送股與轉股的主要區別在於新股來源:送股來源於利潤;轉股來源於資本公積。
從本質上來看,送股或者轉股后投資者所擁有的股票數會大幅度增長,可是除權之後股票總價值並不會發生變化,只是股東內部權益調整,並不是公司經營和盈利的實質性利好。
什麼是政府補助?
政府補助,是指企業從政府無償取得貨幣性資產或非貨幣性資產,主要形式包括政府對企業的無償撥款、稅收返還、財政貼息,以及無償給予非貨幣性資產等。政府補助通常具有兩項特徵:一是政府補助是來源於政府的經濟資源;二是政府補助是無償的,即企業取得來源於政府的經濟資源,不需要向政府交付商品或服務等對價。
按照現行會計準則規範,政府補助應當劃分為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和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是指企業取得的、用於構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長期資產的政府補助。通常情況下,相關補助文件會要求企業將補助資金用於取得長期資產。長期資產將在較長的期間內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因此相應的政府補助的受益期也較長。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是指除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之外的政府補助。此類補助主要是用於補償企業已發生或即將發生的相關成本費用或損失,受益期相對較短,通常在滿足補助所附條件時計入當期損益或沖減相關成本。
如何解讀政府補助?
政府補助企業是政府對經濟和社會進行直接調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提高企業生產效率、社會效益並有利於提高虧損企業的後期發展能力,彌補市場失靈所導致的外部損失。
政府補助的動機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重點扶持、支持特定產業
作為區域經濟秩序的維護者和經濟發展的推動者,地方政府都會通過政府補助等財政手段來支持已有產業,或者積極吸引和發展新興產業,通過促進經濟增長。
(2)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發展
作為一種相對稀缺的資源,資本對經濟增長有很大貢獻。作為地區經濟發展的受益者,地方政府有強烈動機維持地方經濟持續高速的發展。比如,產業鏈條龐大的汽車製造、房地產等對經濟有巨大拉動作用的產業,在不同時期成為了各地方爭相拉攏的對象,地方政府寄希望於通過有限的財政資源撬動大量的社會資本投入,通過龍頭產業拉動區域經濟,實現全面快速的發展。
(3)增加就業,保持社會穩定
創造就業機會是地方政府的一個重要職責。為解決就業問題,地方政府補助政策會向那些能夠創造大量就業機會的行業傾斜,通過提升就業率,減少社會閑散人員數量,進而減輕社會治安管理壓力,實現社會穩定,為居民提供一個安定的社會環境。
政府補助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稅收優惠
稅收優惠,是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採取即征即退、先征后返、先征後退等辦法向企業返還稅款的補助方式。稅收優惠作為一種直接的政府補助行為,主要是為了鼓勵有前景、有生命力的行業及企業,同時實現區域經濟均衡發展。
(2)財政補貼
除了稅收優惠,地方政府還可以通過多種財政補貼的形式幫助上市公司,主要包括財政撥款和財政貼息。與稅收優惠相比, 財政補貼更加靈活,地方政府可操縱空間更大。上市公司可將這種補貼直接確認為當期損益,可較靈活運用財政補貼金額調節當期利潤。
一是財政撥款。財政撥款,是政府為支持企業發展無償撥付的款項,其資金來源一般為本級政府財政收入。為達到政策引導的效果,通常此類撥款都會附帶嚴格的政策條件,企業只有在滿足條件的情況下才能申請該款項。比如,撥付企業開展研發活動的研發經費。
二是財政貼息。財政貼息,是政府代企業支付部分或全部貸款利息,是一 種較為隱蔽的補貼形式,其實質是對企業成本的補貼。財政貼息是政府為支持特定行業、區域發展,為了實現政策目標及宏觀經濟發展計劃,對企業貸款利息給予的補貼。通常,地方財政會將貼息資金直接撥付給受益企業,或者將貼息資金撥付給貸款銀行,由受益企業按照實際發生的優惠利率向貸款銀行計算和繳納利息費用。財政貼息資金通常為專項資金,所以受益 企業必須保證貼息的專款專用。任何單位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截留、挪用財政貼息資金。
(3)無償劃撥非貨幣性資產
無償劃撥非貨幣性資產主要包括土地使用權等形式。但在日常的政府補助實施過程中,此種補助形式較少使用。
政府補助獲得的決定因素有以下方面:
(1)公司的綜合實力
地方政府更傾向補助業績優異的企業,即有培優動機。能夠得到補助的企業通常具有較好歷史表現、漂亮的經營業績以及廣闊的發展空間,並且這種優異的表現並非藉助政府補助調高業績來實現的。
(2)公司的保殼壓力
一般而言,為避免上市公司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或者終止上市,地方政府常用的方式之一就是通過財政補貼快速提高經營業績,從而保住上市公司的上市地位。
(3)公司的政策性負擔
現階段,我國企業不同程度的承擔著政策性負擔,比如為降低社會成本,政府會要求企業提供超過企業實際需求量的工作機會 ;為確保國家戰略安全,要求企業保留冗餘產能或其他能力。政策性負擔會影響企業生產效率以及盈利能力,因此,政府有責任通過政府補助等方式來減輕企業的政策性負擔。
最後,在一定程度上說,合理的政府補助行為可以實現政府和公司雙贏,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有積極作用。但由於馬太效應、權利尋租、密切關聯等原因的存在,可能滋生過度投資,造社會政資源的低效率甚至是資源浪費。
什麼是遞延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是當企業應納稅所得額與會計上的利潤總額出現暫時性差異時,為調整核算差異,在賬面利潤總額計提所得稅,同時按稅法規定計算所得稅作為應交所得稅記賬,兩者之間的差異即為遞延所得稅。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及指南—所得稅的相關規定,企業在取得資產、負債時,應當確定其計稅基礎。資產、負債的賬麵價值與其計稅基礎存在差異的,應當按照本準則規定確認所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
遞延所得稅資產是指對於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以未來期間很可能取得用來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確認的一項資產。
遞延所得稅負債是指根據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計算的未來期間應付所得稅的金額。而對於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均應確認為一項遞延所得稅負債,但某些特殊情況除外。
常見的企業稅種有哪些?
我國現行稅法確定的稅種為18個,按照課稅對象不同分為四類,分別是貨物與勞務稅、所得稅、財產稅、特定行為稅;按照財政預算級次不同分為三類,分別是中央稅、地方稅、中央與地方共享稅。
企業常見的稅種主要有以下幾種:
(1)增值稅,從計稅原理上看,增值稅是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貨物、銷售加工、修理修配勞務、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進口貨物中多個環節的新增價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徵收的一種流轉稅;
(2)企業所得稅,是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取得生產經營所得的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徵收的一種所得稅;
(3)個人所得稅,企業一般涉及工資薪金、個人股東股權轉讓款的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
(4)印花稅,是對經濟活動和經濟交往中書立、領受、使用的應稅經濟憑證所徵收的一種稅,印花稅的徵稅範圍為正列舉的稅目;
(5)持有房產、土地使用權或進行房產土地轉讓的企業涉及契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其中土地增值稅主要是對有償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及房屋產權並取得增值額進行徵稅,是房地產企業的主要稅種;
(6)特殊行業還涉及消費稅、關稅、資源稅、煙葉稅等。
如何理解稅收優惠對企業的影響?
稅收優惠是國家為了扶持某些特定地區、行業、企業和業務的發展,或者對某些具有實際困難的納稅人給予照顧,在稅法中對某些納稅人和徵稅對象給予鼓勵和照顧的一種特殊規定。稅收優惠是國家調控經濟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方式包括:
(1)減稅,即對納稅人按稅法規定的稅率計算應納稅額給予減征一部分的措施;
(2)免稅,即對納稅人按稅法規定應納的稅額不予徵收;
(3)退稅或先征後退,即對企業原來所承擔稅金予以退還或將納稅人應繳的稅款徵收上來,再進行退還的措施;
(4)緩稅,即對於符合緩徵條件的企業,允許其暫緩繳納稅金;
(5)加計扣除,即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原有扣除金額的基礎上再加計一部分金額,從而增加稅前扣除額;
稅收優惠對於企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稅收優惠政策降低企業成本,增加企業流動資金。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可以起到扶持作用,增強其抵禦風險的能力;對於大型企業來說,可以引導增加創新能力,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更好的適應市場競爭;
(2)通過特定地區稅收優惠政策調節地區經濟差異,增強使經濟不發達地區的企業的資金活力,促進經濟平衡發展;通過特定園區或片區稅收優惠政策,促進產業集群化,形成產業優勢;
(3)調節行業發展,對於鼓勵類行業實施和加大稅收優惠,促進其發展壯大,對於限制類行業減少和停止稅收優惠,控制行業的發展規模。
如何閱讀和分析利潤表及其附註?
涉及利潤表的會計報表附註,主要有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所得稅費用、基本每股收益、稀釋每股收益及非經常性損益。
閱讀和分析利潤表是十分重要的。在投資上市公司時,我們最經常關注的是市盈率,即每股市價與每股收益的比率。無論是靜態市盈率還是動態市盈率,這其中計算指標的核心就是凈利潤。凈利潤的質量、穩定性、持續性、成長性,都成為影響市盈率的重要指標,從而進一步影響到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因此,利潤表的分析將對投資者的投資決策產生重大影響。那麼,如何對利潤表進行簡單的閱讀與分析呢?對於這個問題,可以分三個步驟進行簡單的閱讀與分析。
一是靜態分析,即分析當年的利潤表,可以從利潤出發,通過分析利潤表的結構及相關科目的說明,了解公司當年的經營成果;
二是歷史分析,即對公司利潤表各項目的往期數據比較分析,了解公司的經營趨勢;
三是動態分析,即在靜態分析與歷史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宏觀經濟形勢(例如國家的財政貨幣政策、公司行業發展狀況)、公司的競爭優勢、同行業公司等情況,對公司及其未來做出深人的分析及判斷,並做出投資決策。
(一)靜態分析
靜態分析可以正確認識公司當期利潤的內涵。通過靜態分析,可以了解公司的利潤來源從而研判其質量,確定核心業務品種從而判斷其行業,研究公司之外的生命線,發現可能的業績炸彈。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1)利潤質量分析
首先,要判斷公司的凈利潤是否來源於非經常性損益。如果公司的凈利潤主要來自於非經常性損益,這說明公司的凈利潤的穩定性不夠。投資上市公司就是投資於其未來,一個不能穩定帶來收益,今年盈利、明年虧損的公司是風險極高的公司。
其次,對於利潤並非來自於非經常性損益的公司,要詳細分析公司利潤的構成。從利潤表的角度看,利潤主要來自於主營業務利潤、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營業外收支等四項。如果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於主營業務利潤,那麼說明公司當年的主營業務生產經營正常。但如果其主要來源於其他三項,就要保持高度關注。特別是主營業務利潤為負的公司,這至少說明公司已無法維持主營業務的正常生產經營。
(2)主要產品分析
可以從利潤表的營業收人和營業成本中來分析公司的主營業務。
首先,依據相關制度要求,公司需要按產品分類披露其收人及成本。因此,可以從產品分類披露中分析為公司創造產值的主要產品。但是,為公司創造產值的主要產品並不見得是給公司帶來主要利潤的產品。要關注兩類產品:營業毛利絕對額(即營業收人與營業成本之差〉佔比大的產品和營業毛利率極高的產品。營業毛利絕對額佔比比較大的產品是目前為公司創造價值的核心業務產品。營業毛利率極高的產品可能是公司未來發展壯大的核心業務產品。投資者研判公司的主營業務產品,有利於確定其行業,而不是人云亦云,在一些黑嘴炒作概念時而不被迷惑。例如某些公司一直被黑嘴炒作為高科技公司,但分析其收人構成卻發現所謂的高科技收人毫無蹤跡或者只佔公司毛利的極小比重。投資者等投資套牢后,才發現那不過是水中月畫中餅。
其次,利潤表附註還提供了前五名客戶銷售佔比。如果銷售佔比較高,說明公司的銷售集中度高,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其銷售客戶的經營穩定性及成長性就會影響到公司的經營穩定性和成長性。
(3)投資收益分析
如果公司的利潤並非來自於其經營的產品,而是來源於投資收益,那麼投資收益的穩定性、持續性和成長性就可能是公司的另一生命線。因此,要分析投資收益的來源。如果投資收益主要來自於證券買賣暫時性的收益,那麼這種收益是很難維持其穩定性持續性的,很可能產生巨大的波動,不排除給公司帶來巨額損失的可能。這種公司風險較高。如果公司投資收益來源於較為穩定的投資對象,那麼就需要分析其投資對象的價值。例如,冠農股份,其主要利潤即來源於其投資參股的羅布泊鉀鹽公司,那麼羅布泊鉀鹽公司的發展就會影響到該公司未來的經營發展。
(4)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分析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主要與金融產品、衍生產品和房地產等相關。其核心就是公司相關的投資公允價值的變化。雖然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並不帶來實際的現金流人流出,僅僅是賬面數字,但其帶來的影響卻是極其深刻的,甚至可能成為公司主營之外的業績炸彈。
因此,需要高度關注該項目披露的具體內容,即使在公司因此帶來收益的情況下,也要高度瞥惕相關項目的市場價值的變化,以確定對公司帶來的可能影響。這是因為,該項目的損益可能會在瞬間摧毀一個主營業務高盈利的公司。
(5)資產減值損失及營業外收支分析
這兩項產生的損失或者收益大部分都是偶發性的,因此是構成非經常損益的主要因素,並常常成為公司進行業績大清洗或者扭虧為盈的「聚寶盆」。
在資產減值損失中,應高度關注的是能轉回的壞賬損失和存貨跌價損失。其中,大幅計提的壞賬損失就可能是公司對歷史業績虛增進行的大清洗;存貨跌價損失則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公司目前生產經營產品的滯銷或者價格巨幅下跌。
營業外收支主要包括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債務重組、公益性捐贈支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益、政府補助等。因此,如果公司凈利潤扣除該項為負的情況下,說明公司主業經營存在較大問題,只能通過出售資產、債權人讓利或者政府救助來維持經營。這種公司存在較高的風險。
(二)歷史分析
對利潤表歷史各期數據的分析,有利於了解公司經營的穩定性,並研判公司未來的發展趨勢。
(1)凈利潤構成的歷史分析
在分析公司利潤各期歷史數據時:
首先應看公司凈利潤是否來自於非經常性損益,例如如果公司過往三年的凈利潤均來自非經常性損益,扣除非經常損益不是虧損就是微利,那麼這就是一個經營極度衰敗的公司,存在較高的風險。又如,公司前期凈利潤並非來自非經常性損益,但其後卻不得不通過非經常性損益來實現盈利,說明公司主營業務出現了問題,需要保持警惕。
其次,對於利潤並非來自於非經常性損益的公司.要詳細分析公司利潤的構成的歷史。如果公司利潤一直主要來自於主營業務,說明這是一家主營業務經營持續穩定的公司。
(2)主營業務產品的變化及發展趨勢
首先是公司歷年的主營業務產品的類別及其毛利佔比分析公司核心業務產品的變化。如果公司某一產品始終佔據主要比重,那麼說明公司一直處於一個較為穩定的行業。如果公司不斷變換核心業務產品,則需要進一步分析,以判斷公司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經營不善還是為了長遠發展。
其次,需要分析公司核心業務產品的毛利。對於核心業務產品穩定的公司,其毛利的發展趨勢反映了公司所處行業發展及其行業地位,毛利率一直保持高位說明公司可能處於一個朝陽行業或者其具有絕對的競爭優勢(例如核心技術),毛利率下降則表明公司所處行業競爭加劇。
(三)動態分析
動態分析是為了分析公司未來發展。投資上市公司,主要是投資其未來。如果投資者所投資的公司未來能夠持續發展,那麼投資者將獲得超額收益。從這個角度講,這也是為什麼動態市盈率比靜態市盈率重要的原因所在。但動態市盈率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其不僅受股價的影響,還受到公司凈利潤發展的穩定、持續及成長性的影響。因此,需要從公司的年報中尋求公司未來發展的蛛絲馬跡。所以,在靜態分析和歷史分析基礎上的動態分析才是投資決策中最為重要的。
(1)分析公司盈利點
利潤表中可以反映支持公司未來發展的盈利點,包括核心業務產品、高毛利率產品、投資收益項目的發展、公允價值項目的發展狀況、費用的節約與控制等。
(2)同行業比較分析
確定一個公司是否能夠持續發展,關鍵的一點是公司能否在行業中確定有利的位置。從利潤表的角度,可以將公司核心產品營業收人及毛利率與同行業的公司分析比較。
首先,比較公司核心產品的近幾年的毛利率高低。例如,如果公司歷史的毛利率一直保持大大高於同行業的水平,除非公司具有與眾不同的競爭優勢,否則公司可能存在業績造假的可能。對於這種公司,其業績就不可能持續發展。
其次,比較公司核心業務產品主營業務收人近幾年在同行業的水平,以確定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主營業務收入高於同行業公司或者主營業務收人與同行業相比保持更高的持續增長勢頭,說明公司在行業中處於較為有利的地位。
最後,可以關注公司高毛利率的產品,即使該產品的業務收入較少,但如果其投資的產品屬於未來可高速持續發展的行業,那麼公司同樣存在較高的投資價值。
(3)行業上下游分析
公司行業發展不僅僅局限於本行業,還受制於上下遊行業的影響。例如,家具行業其銷售就受到房地產行業發展的影響。因此,確定公司核心業務產品,分析業務流程,確定其上下游產品,將有助於判斷公司未來的發展。
(4)宏觀經濟形勢發展
宏觀經濟形勢包括國家財政貨幣政策、勞動就業、國際貿易、匯率等,都會對公司未來經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上述簡單的閱讀與分析,僅限於利潤表,但涉及多方面多層次的知識和信息。作為一位合格的投資者,需要更全面地閱讀和分析公司報表,才能做出更合理的判斷。
——現金流量表——
什麼是現金流量表,其作用何在?
現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實現製為基礎編製的反映公司一定會計期間內有關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的流出和流入的信息的報表,表明公司獲得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的能力。其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分別反映企業在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中產生的現金流量。每一種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又分別揭示流入、流出總額。現金流量表以現金的流入和流出反映公司在一定期間內的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的動態情況,反映公司現金流入和流出的全貌。
如果把現金看作是企業日常運作的「血液」,那麼現金流量表就好比「驗血報告」。企業日常運作的好壞,從這份報告中可以有個初步判斷。因為從其他財務報表中,投資者只能掌握公司現金的靜態情況,而現金流量表卻反映了企業現金流動的動態情況。投資者在研究現金流量表時,如果再參閱其他報表,那麼對公司的了解就會更為全面。
現金流量表的主要作用有:
(1)現金流量表可以提供公司的現金流量信息,從而對公司整體財務狀況作出客觀評價。
(2)現金流量表能夠說明公司一定期間內現金流入和流出的原因,能夠全面說明公司的償債能力和支付能力。
(3)通過現金流量表能夠分析公司未來獲取現金的能力,並可預測公司未來財務狀況的發展情況。
(4)現金流量表能夠提供不涉及現金的投資和籌資活動的信息。
如何分析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
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包括購銷商品、提供和接受勞務、經營性租賃、交納稅款、支付勞動報酬、支付經營費用等活動形成的現金流入和流出。經營活動是公司經濟活動的主體,而且具有再生性的特點。例如收回以前年度銷貨款,預收以後年度銷貨款等。
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其營銷能力、收現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迴避風險能力等相結合的綜合體。由於商業信用的大量存在,營業收入與現金流入可能存在較大差異,能否真正實現收益,還取決於公司的收現能力。了解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有助於分析公司的收現能力,從而全面評價其經濟活動成效。在權責發生制下,這些流入或流出的現金,其對應收入和費用的歸屬期不一定是本會計年度,但是一定是在本會計年度收到或付出。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量應為正數,且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佔全部現金流量的比重越大,說明公司的財務狀況越穩定,支付能力越有保證。若公司經營活動的現金凈流量為負數,即使利潤表中顯示營業收入和營業利潤增長較快,但相當部分可能通過賒銷實現,如應收賬款和預付貨款等上升過快,反映出公司營業利潤存在不實或有過度包裝之嫌。
如何分析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
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主要包括購建和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長期資產,以及取得和收回不包括在現金等價物範圍內的各種股權與債權投資等收到和付出的現金。其中,分得股利或利潤、取得債券利息收入而流入的現金,是以實際收到為準,而不是以權益歸屬或取得收款權為準。這與利潤表中確認投資收益的標準不同。
分析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時,可重點研究資活動中的對內投資(如構建固定資產)和對外投資(如取得被投資公司控制權)的關係。如果對內投資凈額大幅增長的公司往往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或投資機會;當期對外投資活動的現金凈流出量大量增加,說明該公司的經營活動沒有能夠充分地吸納公司的資金,從而遊離出大筆資金,通過對外投資為其尋求獲利機會。
此外,在分析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時,還應該聯繫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來綜合考查。在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不變時,如果投資活動的現金凈流出量主要依靠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入量來解決,這就說明公司的規模擴大主要是通過從外部籌資來完成的,這意味著該公司正在擴張。
如何分析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
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包括吸收投資、發行股票、分配利潤、發行債券、向銀行貸款、償還債務等收到和付出的現金。
如果籌資活動的現金凈流入量大幅度增加,則該公司在擴大其經營規模,說明公司現有的資金不能滿足經營的需要,又獲得了新的市場機會,需要從公司外部大量籌集資金;如果籌資活動的現金凈流出量大幅度增加,則說明本期大量的現金流出公司,該公司的規模在收縮。對上市公司來說,除了與其他公司所共有的貸款等間接融資功能以外,還有一項特有的在證券市場上直接融資的功能;如果某-會計期間該上市公司實現了在股市上的融資,將使該期籌資活動的現金流入量大幅增加。
如何分析現金流量凈額及補充資料?
現金流量凈額是指現金流入量和流出量的差額,可進一步分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投資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和籌資活動現金流量凈額進行分析,判斷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
當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為負數,投資活動現金凈流量為負數,籌資活動現金凈流量為正數時,表明該企業處於產品初創期.在這個階段企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形成生產能力,開拓市場,其資金來源只有舉債、融資等籌資活動。
當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為正數,投資活動現金凈流量為負數,籌資活動現金凈流量為正數時,可以判斷企業處於高速發展期.這時產品迅速佔領市場,銷售呈現快速上升趨勢,表現為經營活動中大量貨幣資金回籠,同時為了擴大市場份額,企業仍需要大量追加投資,而僅靠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可能無法滿足所需投資,必須籌集必要的外部資金作為補充。
當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為正數,投資活動現金凈流量為正數,籌資活動現金凈流量為負數時,表明企業進入產品成熟期.在這個階段產品銷售市場穩定,已進入投資回收期,但很多外部資金需要償還,以保持企業良好的資信程度。
當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為負數,投資活動現金凈流量為正數,籌資活動現金凈流量為負數時,可以認為企業處於衰退期。
如何分析收益質量情況?
一是用經營現金增長率指標分析收益增長情況。經營現金增長率是指本期經營現金凈流入增長額在上期經營現金凈流入中所佔的比重。主營業務的增長應伴有經營現金的同步增長,否則主營業務利潤的現金保障性就越差,收益質量自然就低。所以,經營現金增長率同主營業務利潤增長率一樣,是衡量企業收益成長性的指示器。
二是用銷售現金比率指標、營業利潤經營現金比率指標、經營現金凈流量與凈利潤的比率指標分析收益的現金保障性。銷售現金比率是指經營現金凈流量在銷售額中所佔的比重。銷售現金比率反映每元銷售得到的凈現金,比值越大,表明每元銷售能收回的現金越多,企業獲取現金的能力越強,收益質量越好。另一方面,當該比率降低時,投資者在關注其經營現金流量是否的確減少的同時,還要注意企業是否有虛增收入的可能。因為虛增收入使銷售額增大,該比率降低,而虛增的收入計入應收賬款或在類似科目掛賬,且將來不會有實質上的現金流入,又會導致該比率在下一個會計期間繼續降低,進而導致收益質量低下。營業利潤經營現金比率是經營現金凈流量在營業利潤中所佔的比重,反映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每1元營業利潤實際收到多少現金,如果比率小於1,說明本期有部分營業利潤沒有相應的現金流入。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企業盈利,也可能發生現金短缺。經營現金凈流量才是企業經營中產生的能完全使用的資金,是企業現金的主要來源,通過這個指標能準確地說明企業的收益質量。經營現金凈流量與凈利潤的比率是衡量一個企業自我創造現金能力的指標,經營現金凈流量正是一個企業長期健康發展的保障,沒有經營現金凈流量保證的收益,其質量是不可靠的。如果該指標值為0或負數,說明其經營活動產生現金的能力很差,其收益很可能來自於經營活動之外,或者經營活動產生的收益不穩定、不可靠,而不論是上述哪種情況都說明企業的收益質量較低劣;如果該指標值大於0但是較小,說明收益的「自我」造血功能較差。
如何基於現金流量表分析公司償債能力?
現金流量表和償債能力相關的指標主要是現金流量比率、凈現金流量負債比率。
現金流量比率計算公式如下:
現金流量比率=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流動負債
在上式中,「流動負債」可以是年末流動負債總額,也可以是全年平均流動負債數額。該指標表示公司償還即將到期債務的能力,是衡量公司短期償債能力的動態指標。其值越大,表明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越好;反之,則表示公司短期償債能力越差。
對於債權人來說,現金流量比率總是越高越好。現金流量比率越高,說明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越強;現金流量比率越低,說明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越弱。如果現金比率達到或超過1,即現金餘額等於或大於流動負債總額,那就是說,公司即使不動用其他資產,如存貨、應收賬款等,光靠手中的現金就足以償還流動負債。但對於公司來說,現金比率並不是越高越好。因為資產的流動性(即其變現能力)和其盈利能力成反比,流動性越差的盈利能力越強,而流動性越好的其盈利能力越差。在公司的所有資產中,現金是流動性最好的資產,同時也是盈利能力最低的資產。保持過高的現金比率,就會使資產過多地保留在盈利能力最低的現金上,雖然提高了公司的償債能力,但降低了公司的獲利能力。因此,對於公司來講,一般不應該保持過高的現金比率,只要能保持一定的償債能力,不會發生債務危機即可。
凈現金流量負債比率計算公式為:
凈現金流量負債比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負債總額
在上式中,「負債總額」可以是年末負債總額,也可以是全年平均負債總額。該項比率反映了公司用年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償還公司全部債務的能力,體現了公司償債風險的高低。一般而言,該比率值越大,說明公司償債能力越大,相應的風險越小;反之,該比值越小,表明償債能力越小,相應的風險越大。
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之間的關係如何?
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勾稽關係體現為:資產負債表年初數「未分配利潤」+利潤表中本年累計數「凈利潤」=資產負債表期末數「未分配利潤」。
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的勾稽關係體現為:在企業不存在可以劃分為現金等價物的短期投資以及不存在影響變現的定期存款時,現金流量表中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額」=資產負債表中的「貨幣資金」期末金額-「貨幣資金」期初金額。」
利潤表與現金流量表的勾稽關係相對複雜,表中項目無一一對應關係,需要經過適當運算后勾稽。上市公司年報中會披露「現金流量補充資料」,逐步將凈利潤調節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
——合併會計報表——
合併會計報表的含義和基本內容是什麼?
合併會計報表又稱合併財務報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組成的企業集團為一個會計主體,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單獨編製的個別會計報表為基礎,由母公司編製的綜合反映由母公司與子公司組成的企業集團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及變動情況的會計報表。
合併會計報表是現代化企業集團傳遞會計信息的重要方式,其會計信息的作用有別於個別會計報表,有利於真實反映企業集團的財務狀況和經濟實質,有利於正確反映企業集團的經營成果和經營規模,有利於客觀評價和分析企業集團的經濟活動和經營業績。
合併資產負債表反映了母公司和子公司所形成的企業集團在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合併利潤表反映了企業集團在某一特定會計期間內經營成果及其分配或處理的情況,而合併現金流量表反映了企業集團在某一特定會計期間內現金流入量、現金流出量和現金增減變動情況。
什麼是「母公司報表」「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歸屬於與母公司所有者權益」?
「母公司報表」、「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三個概念僅在合併報表中出現。「母公司報表」是指合併報表中合併方的報表,即上市公司單體的報表,而合併報表就是將「母公司報表」與其他控股子公司的報表予以合併。
「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在上市公司報表中又稱「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是指合併報表中,屬於上市公司的凈利潤。之所以存在這個概念,主要是因為合併報表的凈利潤是上市公司及其所有控股子公司的凈利潤加總並扣除內部交易后形成的。但是由於部分控股子公司的股權並非完全由上市公司持有,而是還有一部分股權由其他股東持有,因此合併報表的凈利潤中,有一部分是屬於這些其他股東的,不應作為上市公司享有的凈利潤。為明確評價上市公司的經營成果,會計準則規定,合併報表應披露「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此數據為證券市場評價上市公司經營成果的通行標準。
「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與「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一樣,同樣是因為合併報表中存在少數股東權益的因素,在合併報表的所有者權益扣除少數股東權益后,形成「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
合併會計報表分析應注意哪些問題?
合併報表是指由母公司編製的包括所有控制範圍內公司會計報表的有關數據的報表。編製合併報表時,母公司應當統一與子公司的會計政策,會計報表決算日、會計期間和記賬本位幣;對境外子公司以外幣表示的會計報表,按照一定的匯率折算為以母公司的記賬本位幣表示的會計報表。母公司對子公司的權益性資本應採用權益法進行處理。因此,投資者在分析時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勾稽關係:
一是因為存在內部交易未實現損益,合併報表的利潤和母子公司單體報表利潤之和存在差異;二是因《公司法》等規定利潤分配以法人為單位,上市公司可供分配利潤與合併報表未分配利潤存在差異;三是因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上市公司取得被合併方的成本可能大於其賬麵價值,進而形成合併報表商譽。
收購企業及處置子公司對上市公司合併銷售收入及合併利潤總額的影響?
收購企業對上市公司合併銷售收入及合併利潤總額的影響方面,投資者應當首先識別被收購企業與上市公司的關係,分該收購是否屬於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分別處理。若被收購企業與上市公司受共同的一方控制,則構成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合併報表可以確認被收購企業當年全部的收入和利潤;若被收購企業與上市公司未受共同的一方控制,則構成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合併報表僅能確認被收購企業自收購日起至年末的收入和利潤。
處置子公司對上市公司合併銷售收入及合併利潤總額的影響方面,一是被處置子公司收入應當自處置時點起從合併報表中剔除,一般會減少合併報表收入;二是被處置子公司自處置時點起的營業成本也會從合併報表中剔除;三是被處置子公司價值與公司收到的處置對價的差額,會形成合併報表的利得或損失。
如何分析會計報表附註?
會計報表附註是對會計報表各有關項目的註釋,是幫助報表使用者更好地閱讀和理解會計報表的重要信息。這是因為會計報表各有關項目是在一定會計核算方法下確認、計量出來的,因此分析會計報表附註首先需要了解編製會計報表的方法或基礎以及會計報表各項目的經濟含義。例如,壞賬的核算方法、存貨的計價方法、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等,都將對會計報表的有關項目產生影響。
《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2014年修訂)《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 2 號—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等規則對上市公司會計報表附註作了詳細規定,它包括所有在會計報表內未提供的、與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及資金變動情況有關的、有助於報表使用者更好地了解會計報表且可以公開的重要信息。其至少應有以下方面的內容:
企業的基本情況;
財務報表的編製基礎;
遵循企業會計準則的聲明;
重要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
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以及差錯更正的說明;
報表重要項目的說明;
或有和承諾事項、資產負債表日後非調整事項、關聯 方關係及其交易等需要說明的事項;
與有助於財務報表使用者評價企業管理資本的目標、政策及程序的信息。
此外,交易所會以通知等形式,定期更新年度報告的模板,相較於準則規定的內容,通知要求更為細化,如明確金融工具、公允價值、股份支付等方面的披露要求;新增合併範圍的變更、關聯方及關聯交易的披露要求。
——審計報告——
什麼是審計報告?有什麼作用?
上市公司的審計報告是指註冊會計師根據審計準則的規定,在執行審計工作的基礎上,對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發表審計意見的書面文件。
註冊會計師簽發的審計報告,主要具有鑒證、保護和證明三方面的作用。
(1)鑒證作用。註冊會計師簽發的審計報告,是以超然獨立的第三者身份,對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合法性、公允性發表意見。該意見具有鑒證作用,得到了政府、投資者和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上市公司的股東以及潛在的投資者主要依據註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來判斷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以進行投資決策等。
(2)保護作用。註冊會計師對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出具不同類型審計意見的審計報告,可以提高或降低財務報表信息使用者對財務報表的依賴程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上市公司的債權人和股東的權益及其他利害關係人的利益起到保護作用。在進行投資之前,投資者必須要查閱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和註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更好地了解上市公司的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
(3)證明作用。審計報告是對註冊會計師審計工作完成情況及其結果所做的總結,它可以表明審計工作的質量並明確註冊會計師的審計責任。因此,審計報告可以對審計工作質量和註冊會計師的審計責任起證明作用。例如,是否以審計工作底稿為依據發表審計意見,發表的審計意見是否與上市公司的實際情況相一致,審計工作的質量是否符合要求。
審計報告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根據《中國註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501號——對財務報表形成審計意見和出具審計報告》的規定,我國審計報告的基本內容應當包括以下十項要素:
(一)標題
審計報告應當具有標題,統一規範為「審計報告」。
(二)收件人
審計報告的收件人是指註冊會計師按照業務約定書的要求致送審計報告的對象,一般是指審計業務的委託人。實務中,審計報告的致送對象通常為上市公司的全體股東或董事會。
(三)審計意見
審計意見部分由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指出已審計財務報表,應當包括下列方面:(1)指出上市公司的名稱;(2)說明財務報表已經審計;(3)指出構成整套財務報表的每一財務報表的名稱;(4)提及財務報表附註;(5) 指明構成整套財務報表的每一財務報表的日期和涵蓋的期間。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在通用目的編製基礎中,整套財務報表的每一財務報表的名稱分別為資產負債表、利潤表、所有者(股東)權益變動表和現金流量表。此外,由於附註是財務報表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也應提及財務報表附註。財務報表有反映時點的,有反映期間的,註冊會計師應在審計意見段中指明財務報表的日期或涵蓋的期間。
第二部分應當說明註冊會計師發表的審計意見。財務報表審計的目標是,註冊會計師通過執行審計工作,對財務報表的下列方面發表審計意見:(1)財務報表是否按照適用的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編製;(2)財務報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因此,當註冊會計師完成審計工作,獲取了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后,應當就上述內容對財務報表發表審計意見。
(四)形成審計意見的基礎
「形成審計意見的基礎」的部分主要提供了關於審計意見的重要背景,緊接在審計意見部分之後,包括下列內容:
(1)說明註冊會計師按照審計準則的規定執行了審計工作;
(2)提及審計報告中用於描述審計準則規定的註冊會計師責任的部分;
(3)聲明註冊會計師按照與審計相關的職業道德要求保持了獨立性,並履行了職業道德方面的其他責任。聲明中應指明適用的職業道德要求,如中國註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守則。
(4)說明註冊會計師是否相信獲取的審計證據是充分、恰當的,為發表審計意見提供了基礎。
(五)管理層對財務報表的責任
管理層按照適用的財務報告編製基礎的規定編製財務報表以及恰當評估和使用持續經營假設是管理層的責任。管理層對財務報表的責任部分應當提及這些責任,因為這有助於向財務報表使用者解釋執行審計工作的前提。管理層對財務報表的責任具體包括下列方面:
(1)按照適用的財務報告編製基礎的規定編製財務報表,使其實現公允反映,並設計、執行和維護必要的內部控制,以使財務報表不存在由於舞弊或錯誤導致的重大錯報;
(2)評估上市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和使用持續經營假設是否適當,並披露與持續經營相關的事項(如適用)。對管理層評估責任的說明應當包括描述在何種情況下使用持續經營假設是適當的。
在審計報告中指明管理層的責任,有利於區分管理層和註冊會計師的責任,降低財務報表使用者誤解註冊會計師責任的可能性。
(六)註冊會計師對財務報表審計的責任
註冊會計師的目標是對財務報表整體是否不存在由於舞弊或錯誤導致的重大錯報獲取合理保證,並出具包含審計意見的審計報告。這與管理層編製財務報表的責任相區分。註冊會計師的責任部分應當說明註冊會計師運用職業判斷,並保持職業懷疑,執行以下工作:
(1)識別和評估由於舞弊或錯誤導致的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設計和實施審計程序以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作為發表審計意見的基礎。
(2)了解與審計相關的內部控制,但目的並非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表意見;
(3)評價管理層選用會計政策的恰當性和作出會計估計及相關披露的合理性;
(4)對管理層使用持續經營假設的恰當性得出結論;
(5)評價財務報表的總體列報、結構和內容 (包括披露),並評價財務報表是否公允反映相關交易和事項;
(6)就集團業務活動執行審計,並發表審計意見(如適用);
(7)與治理層就計劃的審計範圍、時間安排和重大審計發現等事項進行溝通,包括在審計中識別的值得關注的內部控制缺陷;
(8)對於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審計,指出註冊會計師就已遵守與獨立性相關的職業道德要求向治理層提供聲明;
(9)對於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審計,與治理層溝通的關鍵審計事項,說明確定哪些事項對本期財務報表審計最為重要,因而構成關鍵審計事項。
理解註冊會計師的責任段內容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向財務報表使用者說明,註冊會計師應當計劃和實施審計工作以對財務報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錯報獲取合理保證。不存在重大錯報,是指註冊會計師認為已審計的財務報表不存在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決策的錯報。合理保證是指註冊會計師通過不斷修正的、系統的執業過程,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對財務報表整體發表審計意見,提供的是一種高水平但非百分之百的保證。錯報可能由於舞弊或錯誤導致,如果合理預期錯報單獨或匯總起來可能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依據財務報表作出的經濟決策,則通常認為錯報是重大的。
第二,註冊會計師執行審計工作的主要過程,包括運用職業判斷實施風險評估程序、控制測試(必要時或決定測試時)以及實質性程序。註冊會計師的審計是建立在風險導向審計基礎上的。在進行風險評估時,註冊會計師考慮與財務報表編製相關的內部控制,以設計恰當的審計程序,但目的並非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表意見。
第三,註冊會計師通過實施審計工作,獲取了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具備了發表審計意見的基礎。
第四,根據獲取的審計證據,註冊會計師就可能導致對上市公司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事項或情況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得出結論。如果註冊會計師得出結論認為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審計準則要求註冊會計師在審計報告中提請報表使用者關注財務報表中的相關披露;如果披露不充分,註冊會計師應當發表非無保留意見。註冊會計師的結論基於截至審計報告日可獲得的信息。然而,未來的事項或情況可能導致上市公司不能持續經營。
(七)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報告的事項(如適用)
在某些情況下,相關法律法規可能對註冊會計師設定了其他報告責任。這些責任是註冊會計師按照審計準則對財務報表出具審計報告的責任的補充。例如,如果註冊會計師在財務報表審計中注意到某些事項,可能被要求對這些事項予以報告。此外,註冊會計師可能被要求實施額外規定的程序並予以報告,或對特定事項(如會計賬簿和記錄的恰當性)發表意見。
(八)註冊會計師的簽名和蓋章
(九)會計師事務所的名稱、地址及蓋章
(十)報告日期
審計報告應當註明報告日期。審計報告的日期不應早於註冊會計師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包括管理層認可對財務報表的責任且已批准財務報表的證據),並在此基礎上對財務報表形成審計意見的日期。
審計報告的日期非常重要。註冊會計師對不同時段的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有著不同的責任,而審計報告的日期是劃分時段的關鍵時點。在實務中,註冊會計師在正式簽署審計報告前,通常把審計報告草稿和已審計財務報表草稿一同提交給管理層。如果管理層批准並簽署已審計財務報表,註冊會計師即可簽署審計報告。註冊會計師簽署審計報告的日期通常與管理層簽署已審計財務報表的日期為同一天,或晚於管理層簽署已審計財務報表的日期。在審計報告日期晚於管理層簽署已審計財務報表日期時,註冊會計師應當獲取自管理層聲明書日到審計報告日期之間的進一步審計證據,如補充的管理層聲明書。
除上述十項基本要素外,在適用的情況下,註冊會計師還應當在審計報告中對與持續經營相關的重大不確定性、關鍵審計事項、上市公司年度報告中包含的除財務報表和審計報告之外的其他信息進行報告。其中,關鍵審計事項是指註冊會計師根據職業判斷認為對當期財務報表審計最為重要的事項。在審計報告中溝通關鍵審計事項,可以提高已執行審計工作的透明度,從而提高審計報告的決策相關性和有用性。同時,關鍵審計事項為財務報表使用者提供額外的信息,以幫助其了解上市公司審計財務報表中涉及重大管理層判斷的領域,以及註冊會計師根據職業判斷認為對當期財務報表審計最為重要的事項。
審計報告的類型有哪些?
根據註冊會計師的審計結論及所發表的審計意見,可將審計報告分為以下四種: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其中又包括標準無保留意見和帶有解釋性說明的無保留意見)、保留意見審計報告、否定意見審計報告、無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同時,后三者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和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又統稱為非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
此外,除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外,帶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和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均被稱為非標準審計意見的審計報告(簡稱非標意見)。
什麼是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能說明什麼問題?
如果認為財務報表符合下列所有條件,註冊會計師應當出具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1)財務報表已經按照適用的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編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2)註冊會計師已經按照審計準則的規定計劃和實施審計工作,在審計過程中未受到限制。
當出具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時,註冊會計師應當以「我們認為」作為意見段的開頭,並使用「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等術語。
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意味著,註冊會計師通過實施審計工作,認為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編製符合合法性和公允性的要求,合理保證財務報表不存在重大錯報。
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的意見段舉例如下:
「一、審計意見
我們認為,后附的ABC公司財務報表已經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編製,公允反映了ABC公司20X1年12月31日的財務狀況以及20X1年度的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無保留意見意味著註冊會計師認為財務報表的反映是公允的,能滿足非特定多數的利害關係人的共同需要,並對發表的意見負責。無保留意見也是委託人最希望獲得的審計意見,表明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較為完善,可以使審計報告的使用者對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具有較高的信賴。
但註冊會計師發表的是自己的判斷或意見,不能對財務報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和做出絕對保證,以避免財務報表使用人產生誤解,同時也可明確註冊會計師僅僅承擔審計責任,而並不減除上市公司對財務報表承擔會計責任。
此外,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還包括兩種:標準無保留意見和帶有解釋性說明的無保留意見(如帶有強調事項段、其他信息段或持續經營重大不確定性段)兩種。當註冊會計師出具的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不附加說明段、強調事項段或任何修飾性用語時,該報告稱為標準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標準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包含的審計報告要素齊全,屬於無保留意見,且不附加說明段、強調事項段或任何修飾性用語,否則,不能稱為標準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
什麼是無保留帶強調事項段審計報告,能說明什麼問題?
審計報告的強調事項段是指審計報告中含有一個段落,該段落提及已在財務報表中恰當列報或披露的事項。根據註冊會計師的職業判斷,該事項對財務報表使用者理解財務報表至關重要。
如果認為有必要提醒財務報表使用者關注已在財務報表中列報或披露,且根據職業判斷認為對財務報表使用者理解財務報表至關重要的事項,在同時滿足下列條件時,註冊會計師應當在審計報告中增加強調事項段:
(1)該事項不會導致註冊會計師發表非無保留意見。
(2)該事項未被確定為在審計報告中溝通的關鍵審計事項。
從審計理論上來說,註冊會計師應在審計意見段發表明確的審計意見,並在形成審計意見的基礎段增加說明,用來說明發表保留意見、否定意見和無法表示意見的理由。而額外增加強調事項段,只是增加審計報告的信息含量,提高審計報告的有用性,不影響發表的審計意見。如果以強調事項段代替發表審計意見,就會導致審計報告類型出現混亂。
註冊會計師在哪些情形下會對審計報告增加強調事項段?在哪些情形下會對審計報告增加持續經營能力事項段?
(一)審計報告增加強調事項段
註冊會計師在特定情況下在審計報告中增加強調事項段提出具體要求。這些情形包括:
(1)法律法規規定的財務報告編製基礎是不可接受的,但其是基於法律法規作出的規定;
(2)提醒財務報表使用者關注財務報表按照特殊目的編製基礎編製;
(3)註冊會計師在審計報告日後知悉了某些事實(即期後事項並且出具了新的或經修改的審計報告。
(4)註冊會計師可能認為需要增加強調事項段的情形舉例如下:
- 異常訴訟或監管行動的未來結果存在不確定性;
- 在財務報表日至審計報告日之間發生的重大期後事項;
- 在允許的情況下,提前應用對財務報表有重大影響的新會計準則;
- 存在已經或持續對財務狀況產生重大影響的特大災難;
由於增加強調事項段是為了提醒財務報表使用者關注某些事項,並不影響註冊會計師的審計意見,為了使財務報表使用者明確這一點,註冊會計師應當在強調事項段中指明.該段內容僅用於提醒財務報表使用者關注,並不影響已發表的審計意見。
(二)對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
註冊會計師在評估上市公司持續經營假設時通常會考慮兩種情形:一是持續經營假設是否恰當;二是是否存在可能導致對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相關事項。
如果認為上市公司在編製財務報表時運用持續經營假設是適當的,但可能導致對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事項或情況存在重大不確定性,註冊會計師應當考慮:
(1)財務報表是否已充分披露可能導致對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主要事項或情況,以及管理層針對這些事項或情況提出的應對計劃;
(2)財務報表是否已清楚披露可能導致對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事項或情況存在重大不確定性,並由此導致上市公司可能無法在正常的經營過程中變現資產和清償債務。
如果財務報表已按照持續經營假設編製,但註冊會計師認為財務報表運用持續經營假設是不恰當的,應當發表否定意見;如果運用持續經營假設是恰當的,但存在重大不確定性,註冊會計師應區分財務報表對重大不確定性是否作出充分披露,如是則應當發表無保留意見,並在審計報告中增加與持續經營相關的重大不確定性的段落,否則應當發表保留意見或否定意見。
什麼是保留意見審計報告,其如何分析?
審計準則規定,當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時,註冊會計師應當發表保留意見:
(一)在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后,註冊會計師認為錯報單獨或匯總起來對財務報表影響重大,但不具有廣泛性;
(二)註冊會計師無法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作為形成審計意見的基礎,但認為未發現的錯報(如存在)對財務報表可能產生的影響重大,但不具有廣泛性。
當由於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而發表保留意見時,註冊會計師應當在審計意見部分說明:註冊會計師認為,除形成保留意見的基礎部分所述事項產生的影響外,后附的財務報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適用的財務報告編製基礎的規定編製,公允反映了[……]。當由於無法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而導致發表保留意見時,註冊會計師應當在審計意見部分使用「除……可能產生的影響外」等措辭。
應當指出的是,只有當註冊會計師認為財務報表就其整體而言是公允的,但還存在對財務報表產生重大影響的情形,才能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如果註冊會計師認為所報告的情形對財務報表產生的影響極為嚴重,則應出具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或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如果會計政策的選用、會計估計的作出或財務報表的披露不符合適用的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註冊會計師在判斷其影響是否重大時,應當考慮該影響所涉及的金額或性質並與確定的重要性水平進行比較。
註冊會計師因審計範圍受到限制而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取決於無法實施的審計程序對形成審計意見的重要性。註冊會計師在判斷重要性時,應當考慮有關事項潛在影響的性質和範圍以及在財務報表中的重要程度。當註冊會計師因審計範圍受到限制而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時,意見段的措辭應當表明保留意見是針對審計範圍對財務報表可能產生的影響而不是針對審計範圍限制本身。
如何分析否定意見審計報告?
審計準則規定,在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后,如果認為錯報單獨或匯總起來對財務報表的影響重大且具有廣泛性,註冊會計師應當發表否定意見。
當發表否定意見時,註冊會計師應當在審計意見部分說明:註冊會計師認為,由於形成否定意見的基礎部分所述事項的重要性,后附的財務報表沒有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適用的財務報告編製基礎的規定編製,未能公允反映[……]。
應當指出的是,只有當註冊會計師認為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會誤導使用者,以至於財務報表的編製不符合適用的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未能從整體上公允反映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註冊會計師才出具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
什麼是無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其如何分析?
審計準則規定,如果無法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作為形成審計意見的基礎,但認為未發現的錯報(如存在)對財務報表可能產生的影響重大且具有廣泛性,註冊會計師應當發表無法表示意見。在極少數情況下,可能存在多個不確定事項。儘管註冊會計師對每個單獨的不確定事項獲取了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但由於不確定事項之間可能存在相互影響,以及可能對財務報表產生累積影響,註冊會計師不可能對財務報表形成審計意見。在這種情況下,註冊會計師應當發表無法表示意見。
當由於無法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而發表無法表示意見時,註冊會計師應當:(一)說明註冊會計師不對后附的財務報表發表審計意見;(二)說明由於形成無法表示意見的基礎部分所述事項的重要性,註冊會計師無法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作為對財務報表發表審計意見的基礎;(三)修改《中國註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 1501 號——對財務報表形成審計意見和出具審計報告》第二十五條第(二)項中規定的財務報表已經審計的說明,改為註冊會計師接受委託審計財務報表。
應當指出的是,只有當審計範圍受到限制可能產生的影響非常重大和廣泛,不能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至於無法確定財務報表的合法性與公允性時,註冊會計師才應當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無法表示意見不同於否定意見,它通常僅僅適用於註冊會計師不能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如果註冊會計師發表否定意見,必須獲得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無論是無法表示意見還是否定意見,都只有在非常嚴重的情形下採用。
審計意見對上市公司退市的影響?
審計意見作為反映公司財務可信度、揭示財務風險的第三方獨立意見,與公司的上市地位直接相關。根據上市規則中財務類強制退市的相關規定,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者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公司股票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公司因財務類退市指標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后,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保留意見、無法表示意見或者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公司股票將被終止上市。
——財務分析——
如何瀏覽年度報告?
年報是公司對其報告期內的生產經營概況、財務狀況等信息的正式的、詳細的報告。年報披露的內容都是投資者完整了解公司時所必要的、有用的信息。投資者只有對年報披露的所有信息進行認真地閱讀分析后,才能儘可能減少遺漏年報所包含的重大線索與信息,發掘出年報信息中隱含的投資機會。
目前,滬深兩地上市公司已達4600多家,年報披露由於及時性要求集中在一個較短的時間段內公布,大量年報的「文山字海」令許多想完整閱讀年報的投資者無暇應付。多數人對年報的閱讀往往是走馬觀花,一晃而過。這種匆匆而過的年報閱讀方式與不讀年報沒有實質性差別。投資者不可能從對年報的驚鴻一瞥中發現年報中透露的有價值的信息。但要對每家上市公司的年報全面地仔細閱讀與分析,對多數投資者甚至許多專業人士來說,也是不現實的。
由於年報披露的信息、內容是針對所有的年報讀者,它包括上市公司現有股東、潛在的投資者,債權人及其他各種性質的讀者,所以作為普通投資者所想要了解和研究的主要內容、信息往往集中在年報的幾個重要部分中的少數地方。抓住了這些部分的要點,投資者就可對上市公司基本情況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這些信息主要集中在公司簡介和主要財務指標、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財務報告三部分。公司簡介和主要財務指標向投資者提供了上市公司年度內的諸如營業收入、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每股凈資產、每股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等基本的財務數據和指標;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向投資者陳述了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情況、財務狀況、投資情況等基本信息;財務報告如包括審計報告及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股東權益變動表四大財務報表等內容。審計報告中,註冊會計師就年報本身編製時是否規範,所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實向投資者提供了一份專業的報告。信息質量的高低是投資者從年報中發掘有價值線索的關鍵。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報表編製時存在不規範現象,註冊會計師對年報的審計意見更應引起投資者的關注。四大財務報表就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結構、盈利能力、現金流動、股東權益變動情況向投資者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投資者在對以上幾部分內容的初步了解后,根據自身的要求就可大致地確定所讀年報是否有進一步詳盡、認真分析的必要與價值,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年報閱讀效果。
財務分析有哪些基本方法?
上市公司財務分析是以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等資料作為基礎,採用各種分析方法和指標,對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分析和評價,從而為社會公眾投資者和經營管理者的投資決策和經濟預測提供依據的一項財務管理活動。
上市公司財務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趨勢分析法等。
比較分析法主要包括:(1)將分析期的財務實際數據與計劃數據進行對比,以分析實際與計劃的差異,比較計劃的實際完成情況;(2)將分析期的實際數據與過去某期的實際數據進行對比,以比較分析期實際數據與過去某期實際數據的差異,揭示所比較的指標的增減變動情況,從而預測公司未來的發展趨勢;(3)把公司的實際數據與同行業的平均或先進水平的數據進行比較,從而確定公司財務狀況與本行業平均或先進水平的財務狀況的差異。
比率分析法是指在同一期財務報表的若干不同項目或類別之間,用相對數揭示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分析和評價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一種方法。
因素分析法又稱連環替代法,是指在財務指標對比分析確定差異的基礎上,利用各種因素的順序替代,從數值上測定各個相關因素對有關財務指標差異的影響程度的一種方法。這種分析方法首先確定某個指標的影響因素及各因素的相互關係,然後依次把其中一個當作可變因素進行替換,最後再分別找出每個因素對差異的影響程度。一般來說,因素的排列順序為:先數量指標,后價值指標;先外延,后內涵。
趨勢分析法是將公司連續幾年的財務報表的有關數據進行比較,以分析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變化情況及發展趨勢的一種方法。如從比較的時期基準來分,有環比法和定比法。環比法是對逐年數字進行比較分析的方法;定比法是以某一年為固定基準對逐年數字進行對比分析的方法。
財務分析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根據其考察範圍和分析重點的不同,上市公司財務分析可大致分為以下五個方面:
(1)短期償債能力分析。任何一家上市公司要想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必須持有足夠的現金和銀行存款以支付各種到期的費用和其他債務。對公司短期償債能力的分析,主要是著眼於對公司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之間關係的分析,主要的分析指標是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
(2)資本結構分析。資本結構是指在上市公司的總資本中,股權資本和債資構成及其比例關係。資本結構將直接決定上市公司使用財務槓桿的程度,從而直接影響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長期償債能力。資本結構應分析的指標,包括資產負債率、股東權益比率等。
(3)經營效率分析。經營效率也稱資產管理能力,主要通過上市公司各種資產在一定時期內周轉的快慢程度來反映,分析經營效率是了解公司內部經營管理水平的一個主要渠道。投資者可以通過公司的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來分析上市公司資產管理能力。
(4)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就是公司獲取利潤的能力,是公司組織生產活動、銷售活動和財務管理水平高低的綜合體現,也是公司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保證。盈利能力的主要分析指標包括銷售毛利率、銷售凈利率、資產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等指標。在分析盈利能力的同時,還需將上述指標進行若干年的縱向趨勢分析和各年的盈利結構分析,以了解上市公司的成長性。
(5)與股票市價相關的股票投資收益分析。對上市公司來說,公司的股價代表了市場在某個時點上對上市公司價值的評估,反映了投資者作為一個整體對持有該公司股票可能帶來的潛在收益和所承擔的風險的看法,所以,公司的股價對投資決策至關重要。因此,人們必須將股票市價和財務報表所提供的相關信息結合起來進行分析,計算的指標包括每股收益、市盈率、股利支付率、每股凈資產、市凈率等。
什麼是相對額(比率)分析,它與絕對額分析有什麼差別?
比率分析是指對同一張財務報表的若干不同項目或不同類別之間,或在兩張不同財務報表的有關項目之間,用相對數揭示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分析和評價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及其發展趨勢。
比率指標可以有不同的類型,主要有以下三類:(1)結構比率。結構比率是指財務報表中個別項目數值與全部項目總和的比率。這類比率揭示了部分與整體的關係,通過不同時期結構比率的比較還可以揭示其變化的趨勢。(2)效率比率。效率比率是用以計算某項經濟活動中所費與所得的比率,反映投入與產出的關係。利用效率比率指標,可能進行得失的比較,考察經營成果,評價經濟效益。例如,成本費用與銷售收入比率、成本費用與利潤的比率、資金占用額與銷售收入比率等。(3)相關比率。相關比率是以某個項目與其有關但又不同的項目加以對比所得的比率,反映有關經濟活動的相互關係。利用相關比率指標,可以考察有聯繫的相關業務安排的是否合理,以保障公司運營活動能夠順利進行。例如,資產總額與負債總額比率、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負債與股東權益的比率等。
利用財務比率可以進行比較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
(1)縱向比較。即將公司當年財務比率同歷年來的同一比率作比較,以便對這一比率的變化情況作出判斷,確定公司的發展趨勢。
(2)橫向比較。即將一公司的財務比率與同一時期同行業其他公司的財務比率作比較,以便對兩公司的經營情況進行較深入的了解。
(3)標準比率比較。標準比率分析所涉及的標準有三種:一是歷史標準,即以本公司歷史上的經濟情況較正常(或相似)時期的財務比率數字作標準;二是行業標準,即以該公司所屬行業在同一時期平均比率作為標準;三是預算標準,即以公司當期預算中的財務比率作為比較標準。
相對額(比率)分析相對絕對額分析來說,能夠將各財務報表之間和每一財務報表內部各項目之間的聯繫反映出來,使得各個不同規模的公司會計信息標準化。由此,各公司之間的橫向比較及與行業標準的比較才成為可能,也更為清晰地表明了一個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及其發展趨勢。
如何分析上市公司的償債能力?
償債能力是指上市公司償還各種到期債務的能力。償債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償債能力分析、長期償債能力分析兩方面。短期償債能力是指公司以流動資產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反映公司短期償債能力的財務比率主要有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和現金比率。長期償債能力可以從公司資本結構中反映出來。對於公司的投資者及長期債權人而言,他們不僅關心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而且更關心公司的長期償債能力。反映公司長期償債能力的財務比率有:資產負債率、負債權益比率、利息保障倍數。
影響公司短期償債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公司短期償債能力主要由公司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相對比率、公司流動資產的結構和變現能力、公司流動負債的種類和期限結構等決定,具體可以通過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指標來衡量。同時,還有許多財務報表中沒有反映出來的因素也會影響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投資者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能提高公司短期償債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公司可動用的銀行貸款指標。銀行已同意、但公司尚未辦理貸款手續的銀行貸款,可以隨時增加公司的現金,提高公司的支付能力。二是公司準備很快變現的長期資產。由於某種原因,公司可能將一些長期資產很快出售變成現金,以增加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三是公司償債的信譽。如果公司的長期償債能力一貫很好,即公司信用良好,當公司短期償債方面暫吋出現困難時,公司可以很快地通過發行債券和股票等方法來解決短期資金短缺,提高短期償債能力。這種提高公司償債能力的因素,取決於公司自身的信用狀況和資本市場的籌資環境。以上三方面的因素,都能使公司的實際償債能力高於公司財務報表中所反映的償債能力。
能降低公司短期償債能力的因素主要是或有負債。或有負債是指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潛在義務,其存在必須通過未來不確定的事項的發生或者不發生予以證實;或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履行該義務不是很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上市公司或者該義務的金額不能可靠計量。潛在義務是指結果取決於不確定未來事項的可能義務。換言之,潛在義務能否轉變為現時義務,由某些未來不確定事項的發生或者不發生才能決定。作為或有負債的現時義務,其特徵是,該現時義務的履行不是很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上市公司,或者該現時義務的金額不能可靠地計量。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或有負債不能確認為負債,但是應按照規定予以披露。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事態的進展,或有負債對應的潛在義務可能轉化為現時義務,原本不是很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的現時義務也可能被證實將很可能導致上市公司流出經濟利益,並且現時義務的金額也能夠可靠計量。在這種情況下,或有負債就會轉化為上市公司的預計負債,應當予以確認。這會減少公司的償債能力,或使公司陷入債務危機之中。常見的或有負債有:未決訴訟或未決仲裁,債務擔保和產品質量保證等。
什麼是流動比率,什麼是速動比率,二者有什麼聯繫?
流動比率可以反映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其計算公式為: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分析流動比率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流動比率過高並不一定表示公司財務狀況良好,短期債權人可能對較高的流動比率表示欣賞,但過高的流動比率也可能是由於存貨積壓獃滯所引起的,這非但不能償付到期債務,而且可能因存貨跌價等原因遭受損失而危及財務狀況,投資者在分析公司情況時運用流動比率時應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另外,過高的流動比率也可能是擁有過多的貨幣資金而未加以有效地運用,進而影響上市公司的業績,因此,這並不是一種良好的財務狀況的反映,合理的流動比例應視上市公司的經營性質而定。一個正常經營的上市公司的流動比率高低取決於其現金流動情況。如果一家上市公司不斷有現金或其他流動資產流入(如公用事業類上市公司),即使它的流動比例很低,也可以很容易地償還債務。但是對於產品開發期或者生產周期很長的上市公司,則需要保持較高的流動比率。通常情況下,上市公司的營業周期、流動資產中的應收賬款數額和存貨的周轉速度是影響流動比率的主要因素。
流動比率越高,公司的償債能力也就越強,但是流動比率沒有考慮公司流動資產中個別資產項目的流動性。一家流動資產主要由現金和應收賬款組成的上市公司,其資產流動性要比一家流動資產主要由存貨組成的上市公司的資產流動性大。所以,要用速動比率來測試公司資產的流動性,其計算公式為: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其中,速動資產=流動資產-存貨。
速動資產是指現金、銀行存款、短期投資、應收賬款、應收票據等幾乎立即可以用來償付流動負債的那些資產。在計算速動比率時,要把存貨從流動資產中減去,主要是因為在流動資產中,存貨的流動性最差:部分存貨可能已經損失但還沒有處理;部分存貨可能已抵押給債權人;存貨估價存在成本價與市場價格的差異。因此,把存貨從流動資產中減去而計算出的速動比率,所反映的短期償債能力更加可信。
投資者在分析速動比率時還需要注意,應收賬款的變現能力是影響速動比率真實性的重要因素。公司賬面上的應收賬款不一定都能變成現金,因此,實際的壞賬可能比計提的壞賬準備要多。而且,由於公司業務的季節性變化,可能使公司財務報表中的應收賬款數額並不反映平均水平。
什麼是應收賬款周轉率,與應收賬款周轉天數有什麼關係?
公司的應收賬款在流動資產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公司的應收賬款如能及時收回,公司的資金使用效率便能大幅提高。應收賬款周轉率就是反映公司應收賬款周轉速度的比率。它說明一定期間內公司應收賬款轉為現金的平均次數。用時間表示的應收賬款周轉速度為應收賬款周轉天數,也稱平均應收賬款回收期或平均收現期。它表示公司從獲得應收賬款的權利到收回款項、變成現金所需要的時間。其計算公式為:
應收賬款周轉率=銷售收入/應收賬款平均餘額
其中,應收賬款平均餘額=(年初應收賬款餘額+年末應收賬款餘額)/2。
應收賬款的周轉天數=應收賬款平均餘額X360/銷售收入。
一般來說,應收賬款周轉率越高越好。應收賬款周轉率高,表明公司收賬速度快,壞賬損失少,資產流動快,償債能力強。與之相對應,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則是越短越好。如果公司實際收回賬款的天數越過了公司規定的應收賬款天數,則說明債務人拖欠時間長,資信度低,增大了發生壞賬損失的風險;同時也說明公司催收賬款不力,使資產形成了呆賬甚至壞賬,造成了流動資產不流動,這對公司正常的生產經營是很不利的。但另一方面,如果公司的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太短,則表明公司奉行較緊的信用政策,有可能因此不適當地減少了部分營業收入。
一些因素會影響應收賬款周轉率和周轉天數計算的正確性。首先,由於公司生產經營的季節性原因,使應收賬款周轉率不能正確反映公司銷售的實際情況。其次,某些上市公司在產品銷售過程中大量使用分期付款方式。再次,有些公司採取大量收取現金方式進行銷售。最後,有些公司年末銷售量大量增加或年末銷售量大量下降。這些因素都會對應收賬款周轉率或周轉天數造成很大的影響。投資者在分析這兩個指標時,應將公司本期指標和公司前期指標、行業平均水平或其他類似公司的指標相比較,判斷該指標的高低。
分析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比率主要有哪些?
衡量與分析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比率主要包括資產負債率、權益乘數和產權比率:
資產負債率是負債總額除以資產總額的比率,衡量上市公司在多大程度上利用債權人的資金來對其資產進行融通以展開生產經營活動。
權益乘數是資產總額除以股東權益總額的比率,反映上市公司的基本財務結構是否穩定。
產權比率是負債總額除以股東權益總額的比率,衡量公司財務結構、表明債權人權益和股東權益相對關係。
如何分析資產負債比率、權益乘數和產權比率?三者之間有什麼聯繫?
(1)資產負債率是負債總額除以資產總額的比率。資產負債率反映在總資產中有多大比例是通過借款來籌集的,同時也可以衡量公司在資產清算時債權人有多少權益。其計算公式為: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從債權人的角度看,負債比例越低越好,因為負債比例越低,說明上市公司的償債能力越強,債權人的利益越有保障。但是從投資者和經營者的角度看,在上市公司盈利水平較高的情況下,較高的負債比例可以為其帶來更高的效益,這是因為上市公司通過舉債籌措的資金和股東投入的資金,在生產經營中發揮著同樣的作用。當上市公司的全部資產報酬率高於借款的利息率時,舉債經營就能夠為上市公司帶來更多的盈利。但是在負債率較高的情況下,上市公司面臨的風險也相應增加。因此,上市公司在利用負債比率制定籌資方案時,應當充分估計預期收益和增加的風險,在兩者之間加以權衡,以便做出正確的決策。
(2)權益乘數是資產總額除以股東權益總額的比率。權益乘數越大,說明股東投入的資本在資產中所佔的比重越小,財務槓桿越大。其計算公式為:
權益乘數=資產總額/股東權益總額
權益乘數越大,表明股東權益佔全部資產的比重越小,上市公司負債的程度越高;反之,該比率越小,表明上市公司的負債程度越低,債權人權益受保護的程度越高。
(3)產權比率是負債總額除以股東權益總額的比率。產權比率反映債權人與股東提供的資本的相對比例。其計算公式為:
產權比率=負債總額/股東權益總額
產權比率可用于衡量上市公司破產清算時對債權人利益的保障程度。通過債權人權益與股東權益的比例關係,可以反映上市公司基本的財務結構是否穩定。產權比率高,屬於高風險高報酬的財務結構,但對債權人利益的保障程度較低;產權比率低,屬於低風險低報酬的財務結構,但對債權人利益的保障程度較高。
上述三項指標都是評估公司資本結構合理性的指標,都可以反映公司財務槓桿的大小。三者之間的關係如下:
權益乘數=1+產權比率
資產負債率×權益乘數=產權比率
什麼是利息保障倍數?
利息保障倍數是指息稅前利潤與利息費用的比率,也稱為已獲利息倍數或利息償付倍數。利息保障倍數反映了公司獲利能力對償還到期債務的保證程度。利息保障倍數越大,說明上市公司支付利息費用的能力越強。因公司所處的行業不同,利息保障倍數有不同的標準界限。其計算公式為:
利息保障倍數=息稅前利潤(EBIT)÷利息費用
=(稅前利息+利息費用)÷利息費用
=(稅後利潤+所得稅+利息費用)÷利息費用。
分析公司經營效率的比率有哪些?
衡量上市公司經營效率的比率主要有:
(1)應收賬款周轉率,是用以評估上市公司流動資產周轉狀況的重要比率之一,是分析上市公司應收賬款變現速度的一個重要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應收賬款周轉率=銷售收入/應收賬款平均餘額
其中,應收賬款平均餘額=(年初應收賬款餘額+年末應收賬款餘額)/2。
(2)應收賬款平均回收天數,是衡量上市公司應收賬款回收工作效率的一項重要指標,它是對應收賬款周轉率作進一步分析而得到的。其計算公式為:
應收賬款的周轉天數=應收賬款平均餘額×360/銷售收入
在上式中,一年以360天計。但也有人認為,一年的營業天數應以365天計。
(3)存貨周轉率,是衡量上市公司銷貨能力強弱和存貨是否過量的重要指標,是分析上市公司流動資產運轉效率的又一個重要依據。其計算公式為:
存貨周轉率(次)=銷售成本/存貨平均餘額
在上式中,銷售成本的數據取自利潤表,而存貨的數據則取自資產負債表,因此需對存貨取平均值。至於存貨平均餘額的計算,存在多種方法。假如公司銷售的增長是平穩的或具有持續性質,平均存貨=(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假如公司的銷售具有明顯的季節性或銷售量經常發生劇烈的波動,則可將全年每個月底的存貨餘額加總,然後再除以12。
(4)存貨平均周轉天數,是在計算得到存貨周轉率後進一步推算出來的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存貨平均周轉天數=存貨平均餘額×360/銷售成本
(5)固定資產周轉率,是衡量上市公司利用現存的廠房、建築物和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形成銷售收入的程度的重要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固定資產周轉率(次)=銷售收入/固定資產平均餘額
(6) 總資產周轉率。其計算公式為:
總資產周轉率(次)=銷售收入/平均資產總額
它表明上市公司投資的每一元資產在一年裡可形成或產生多少元的銷售收入,因而從總體上反映了公司利用資產的效率。很明顯,這個綜合性的衡量指標受上述全部經營性比率的影響。
存貨周轉率、存貨周轉天數能說明什麼問題?
存貨周轉率是銷售成本與平均存貨的比率,是衡量和評價公司購入存貨、投入生產、銷售收回等各環節管理狀況的綜合性指標。存貨周轉天數是存貨周轉率的另一種表示方法。
存貨的周轉天數越少,存貨周轉率越高,表明存貨流動性越好。而在公司流動資產中,存貨所佔比重較大,公司存貨的流動性如何,將直接影響公司的流動比率。一般而言,公司存貨的周轉速度越快,存貨流動性就越強,存貨的變現速度越快。所以,提高存貨周轉率、減少存貨周轉天數,可以提高公司的變現能力。
對於投資者來說,通過對存貨周轉率和存貨周轉天數的分析,可以了解公司存貨管理的水平、存貨的變現能力、資金的使用效率,從而對公司資產經營管理水平有一個大致的認識。
如何分析固定資產周轉率?
固定資產周轉率是公司的銷售收入與平均固定資產凈值的比率。
固定資產的周轉率越高,周轉天數越少,表明公司固定資產的利用效率越高,公司的獲利能力越強;反之,則公司的固定資產利用效率越弱。
如何分析總資產周轉率?
總資產周轉率是公司銷售收入與平均資產總額的比率,可用於分析上市公司全部資產的使用效率。其計算公式為:
總資產周轉率(次)=銷售收入/平均資產總額
在上式中,銷售收入是指銷售總收入減去銷售退回、折扣、扣讓后的凈額,平均資產總額可採用年初年末的平均數衡量。總資產周轉率也可用周轉天數來表示,其計算公式為:
總資產周轉天數=365/總資產周轉率(次)= 365 ×平均資產總額/銷售收入
總資產周轉率綜合反映了上市公司整體資產的營運能力。一般來說,總資產周轉率越高,周轉天數則越少,表明其周轉速度越快,營運能力也就越強。通過該指標的對比分析,可以反映公司本年度以及以前年度總資產運營效率的變化,發現其與同類公司在資產利用上的差距。
如何股東權益周轉率?
股東權益周轉率是公司銷售收入與股東權益平均餘額的比率,可用於分析上市公司運用所有者的資產的效率。其計算公式為:
股東權益周轉率=銷售收入/股東權益平均餘額
在上式中,股東權益平均餘額可採用年初年末的平均數衡量。
股東權益周轉率反映了上市公司運用自有資金的效率。一般來說,股東權益周轉率越高,說明公司自有資金的利用效率越高,因而經營效率越高。
如何分析上市公司的研發能力?
上市公司的研發能力可通過以下指標或事項進行多維度的分析:
(1)研發投入:研發投入金額及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研發投入的構成項目、費用化及資本化的金額及比重;
(2)研發成果:專利及著作權的數量,包括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軟體著作權等;
(3)在研項目:在研產品或項目的進展或階段性成果,研發項目預計總投資規模、應用前景以及可能存在的重大風險;
(4)研發人員:研發人員的數量、佔比以及學歷構成,核心技術團隊的背景,包括教育背景、工作背景、頭銜稱號等;
(5)核心技術及其先進性:公司擁有的核心技術是否獲得國家主管部門認定或者行業資質認證,是否獲得科技進步、技術發明相關獎項或榮譽稱號,是否承擔與主營業務和核心技術相關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項目。
投資者可綜合考慮上述因素分析上市公司的研發能力;另外,可結合公司所屬行業的政策環境和發展狀況,與同行業其他公司進行對比分析,以此評價公司研發能力是否突出,核心技術是否具有競爭力。
分析公司盈利能力的比率有哪些?
分析公司盈利能力的比率主要有:
(1)毛利率,又稱銷售毛利率。毛利是指銷售收入與銷售成本之間的差額,它是公司經營獲利的基礎,公司要經營盈利,首先要獲得足夠的毛利。將毛利與銷售收入進行對比,就是毛利率。其計算公式為:
銷售毛利率=毛利/銷售收入
(2)銷售凈利率。這是衡量上市公司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所獲利潤情況或收益水平的重要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銷售凈利率=凈利潤/銷售收入
(3)投資報酬率,又稱總資產收益率。這是一個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綜合性指標,用以評價上市公司運用全部資產的總體獲利能力。一般來說,其計算公式為:
投資報酬率=凈利潤/平均資產總額
(4)凈資產收益率。這項指標衡量的是上市公司股東權益獲取凈收益的狀況。股東們通常都會關心公司的經營利潤水平,但他們更關心的是與自身經濟利益密切相關的凈資產收益率。一般說來,其計算公式為: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股東權益平均餘額
如何分析銷售毛利率?
銷售毛利率是毛利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其計算公式為:
銷售毛利率=毛利/銷售收入=(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
銷售毛利率表示每一元的銷售收入扣除銷售成本后,尚有多少可用於支付各項期間費用和形成公司盈利。銷售毛利率是公司銷售凈利率的基礎,沒有足夠大的毛利率便不能盈利,因而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
銷售毛利率反映了公司成本控制和產品定價有關問題,增加銷售收入或降低銷售成本都可以提高毛利率,因此可從這兩個因素入手,分析毛利率增減變動的原因;另外,也可將該指標與同行業其他公司進行比較分析,從而評價公司盈利能力的相對強弱程度。
如何分析期間費用率?
期間費用率是期間費用與營業收入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期間費用率=期間費用/營業收入
在上式中,期間費用是指上市公司本期發生的、不能直接或間接歸入營業成本,而是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各項費用。期間費用是幾類費用的合稱,通常情況下,它包括了公司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及財務費用。
期間費用率是反映上市公司對費用管控能力的指標。期間費用率越低,說明期間費用投入的經濟效益越好,公司對費用管控能力越強,越有利於公司盈利;反之,期間費用率越高,說明公司對費用管控能力越弱,越不利於公司盈利。
在進行期間費用率分析時,可以採用縱向對比方式分析公司期間費用率發展變化趨勢,也可以將公司的指標數值與其他公司指標數值或同行業平均水平進行對比,從而評價公司費用管控及盈利能力的高低。
為了進行更詳盡的分析,投資者也可以將期間費用率拆解到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研發費用率及財務費用率等比率,並採用縱向與歷史比較,橫向與同行比較的方法,對公司的期間費用率水平形成更加清晰的認識。
如何分析銷售凈利率?
銷售凈利率是指公司凈利潤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其計算公式為:
銷售凈利率=凈利潤/銷售收入
在上式中,銷售收入是指扣除銷售折扣、銷售折讓和銷售退回之後的銷售凈額。銷售凈利率與公司凈利潤同向變化,公司在提高銷售收入的同時,必須更多地增加凈利潤,才能提高銷售凈利率,實現更高的盈利水平。
銷售凈利率反映公司銷售收入的盈利水平。銷售凈利率提高,說明公司的獲利能力提高;銷售凈利率降低,說明公司的獲利能力下降,投資者可以進一步分析下降原因是營業成本上升還是公司降價銷售、是期間費用過多還是投資收益減少等,以便更好地對公司經營狀況進行判斷。
在進行銷售凈利率分析時,投資者可以將連續幾年的指標數值進行縱向分析,從而分析公司獲利能力的發展變化趨勢;同樣也可將公司的指標數值與其他公司指標數值或同行業平均水平進行對比,綜合評價公司盈利能力的高低。
投資報酬率能說明什麼問題?
投資報酬率,又稱總資產收益率,是公司凈利潤與公司平均資產總額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投資報酬率=凈利潤/平均資產總額
投資報酬率是反映上市公司資產綜合利用效果的指標,也是衡量上市公司利用債權人和股東權益總額所取得盈利高低的重要指標。投資報酬率越高,說明公司資產的利用效率越高,整個公司的獲利能力也就越強;反之,投資報酬率越低,說明公司資產的利用效率不高,整個公司的獲利能力也就越差。
在實際評價某一特定上市公司的投資報酬率時,首先應將該公司連續幾年的投資報酬率水平進行縱向比較,以觀察公司投資報酬率的變動趨勢;還應將該上市公司的投資報酬率水平與同行業其他上市公司的投資報酬率水平、行業平均水平相比較;也可以對投資報酬率進行因素分析,對特定公司的獲利能力作出準確評價。
如何分析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
凈資產收益率又稱股東權益報酬率,是凈利潤與股東權益的比率,反映了股東權益的收益水平。其計算公式為: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股東權益
凈資產收益率是公司經營管理業績的最終反映。從上市公司本身運作來看,凈資產收益率越高,說明公司凈資產(股東權益)運用得越好,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好。
投資者可以通過凈資產收益率評估公司經營情況,但必須注意的是,要同時分析公司的負債率,如若公司負債率很高,則即使凈資產收益率很高,也有面臨債務危機的風險。
我國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要求公司披露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與全麵攤薄凈資產收益率。其中,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是一個說明公司利用單位凈資產創造利潤能力的大小的動態指標,強調經營期間公司凈資產賺取利潤的結果,可以更科學地反映報告期內凈資產變動對股東權益報酬率的影響,有助於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的盈利能力作出正確判斷,其計算公式為:
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 P/(E0 + NP÷2 + Ei×Mi÷M0 -Ej×Mj÷M0±Ek×Mk÷M0)
其中:P分別對應于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NP為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E0為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期初凈資產;Ei為報告期發行新股或債轉股等新增的、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資產;Ej為報告期回購或現金分紅等減少的、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資產;M0為報告期月份數;Mi為新增凈資產下一月份起至報告期期末的月份數;Mj為減少凈資產下一月份起至報告期期末的月份數;Ek為因其他交易或事項引起的凈資產增減變動;Mk為發生其他凈資產增減變動下一月份起至報告期期末的月份數。
全麵攤薄凈資產收益率強調年末狀況,是一個說明單位期末凈資產對凈利潤貢獻的靜態指標,能夠很好地體現未來股票價值的狀況。其計算公式為:
全麵攤薄凈資產收益率=P/E
其中,P為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或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E為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期末凈資產。公司編製和披露合併報表的,「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不包括少數股東損益金額;「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以扣除少數股東損益后的合併凈利潤為基礎,扣除母公司非經常性損益(應考慮所得稅影響)、各子公司非經常性損益(應考慮所得稅影響)中母公司普通股股東所佔份額;「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期末凈資產」不包括少數股東權益金額。
每股收益能說明什麼問題?
每股收益是綜合反映公司獲利能力的重要指標,是普通股股東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凈利潤或需承擔的凈虧損。其計算公式為:
每股收益=(凈利潤-優先股股利)/發行在外普通股平均股數
對投資者來說,每股收益是一個綜合性的盈利概念,可以用來判斷和評價管理層的經營業績。人們一般將每股收益視為公司能否成功地達到其利潤目標的計量標誌,也可以將其看成一家公司管理效率、盈利能力和股利來源的標誌。
每股收益這一財務指標在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上市公司之間具有相當大的可比性,因而在各上市公司之間的業績比較中被廣泛地加以引用。每股收益越高,公司盈利能力越好,股利分配來源越充足,資產增值能力越強。
在分析每股收益指標時,投資者應注意公司是否利用回購庫存股的方式,減少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數,使每股收益簡單增加。另外,如果公司將盈利用於派發股票股利或發行股票,就會使公司流通在外的股票數量增加,這樣將會大量稀釋每股收益。
我國上市公司年報要求披露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釋每股收益兩個指標,以更科學地反映報告期內股份變動對每股收益計算的影響。其中基本每股收益的計算公式為:
基本每股收益=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當期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
其中,發行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數=期初發行在外普通股股數+當期新發行普通股股數×已發行時間÷報告期時間-當期回購普通股股數×已回購時間÷報告期時間
稀釋每股收益是以基本每股收益為基礎,假設公司所有發行在外的稀釋性潛在普通股均已轉換為普通股,從而分別調整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以及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計算而得的每股收益。公司在計算稀釋每股收益時,應考慮所有稀釋性潛在普通股的影響,直至稀釋每股收益達到最小。
如何分析每股股利和每股收益之間的關係?
每股股利是公司現金股利總額與發行在外普通股股數的比值,其計算公式為:
每股股利=普通股現金股利/發行在外普通股股數
每股股利反映的是上市公司每一普通股獲取股利的大小。每股股利越大,則公司股本獲利能力就越強;每股股利越小,則公司股本獲利能力就越弱。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每股股利發放多少,除了受上市公司獲利能力大小影響以外,還取決於公司的股利發放政策。如果公司為了增強發展後勁而增加留存,則當前的每股股利必然會減少;反之,則當前的每股股利就會增加。
每股收益是公司每一普通股所能獲得的稅後淨利潤,但上市公司實現的凈利潤往往不會全部用於分派股利。每股股利通常低於每股收益,其中一部分作為留存利潤用於公司自我積累和發展。但有些年份,每股股利也有可能高於每股收益。比如在有些年份,公司經營狀況不佳,稅後利潤不足支付股利,或經營虧損無利潤可分。按照規定,為保持投資者對公司及其股票的信心,公司仍可用歷年積存的未分配利潤支付股利,或在彌補虧損以後支付。這時每股收益為負值,但每股股利卻為正值。
反映每股股利和每股收益之間關係的一個重要指標是股利支付率,即每股股利分配額與當期的每股收益之比。藉助於該指標,投資者可以了解一家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政策。
如何分析市價比率(市盈率、市凈率、市銷率)?
(1)市盈率是股票每股市價與每股收益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市盈率=每股市價/每股收益
一般而言,市盈率越低越好。市盈率越低,表示公司股票的投資價值越高;反之,則投資價值越低。然而,也有一種觀點認為,市盈率越高,意味著公司未來成長的潛力越大,也即投資者對該股票的評價越高,反之,投資者對該股票評價越低。
影響公司股票市盈率的因素有:第一,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成長性。如果上市公司預期盈利能力不斷提高,說明公司具有較好的成長性,雖然目前市盈率較高,也值得投資者進行投資,因為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會隨著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而不斷下降。第二,投資者所獲報酬率的穩定性。如果上市公司經營效益良好且相對穩定,則投資者獲取的收益也較高且穩定,投資者就願意持有該公司的股票,則該公司的股票市盈率就會由於眾多投資者的普通看好而相應提高。第三,市盈率也受到利率水平變動的影響。當市場利率水平變化時,市盈率也應作相應的調整。所以,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一直是廣大股票投資者進行中長期投資的重要決策指標。
(2)市凈率是股票每股市價與每股凈資產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市凈率=每股市價/每股凈資產
市凈率反映了市場投資者對公司資產質量的評價。一般而言,公司股票的市價高於賬麵價凈資產時,其資產質量較好,公司有較好的發展潛力;反之,則資產質量較差。投資者可結合同行業可比公司的指標數值對公司股票投資價值進行比較分析。
(3)市銷率是股票每股市價與每股主營業務收入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市銷率=每股市價/每股主營業務收入
對於尚未盈利或凈資產為負的公司,使用市盈率和市凈率無法對公司的價值做出判斷,此時市銷率是判斷公司股票價值的關鍵指標之一,可以用來評估此類公司股票在未來的價值。
每股凈資產能說明什麼問題?
每股凈資產,又稱每股賬麵價值,是指公司凈資產與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股份之間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每股凈資產=凈資產/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數
該項指標顯示了發行在外的每一普通股股份所能分配的公司賬面凈資產的價值。這裡所說的賬面凈資產是指公司賬面上的公司總資產減去負債后的餘額,即股東權益總額。每股凈資產指標反映了在會計期末每一股份在公司賬面上到底值多少錢,它與股票面值、發行價值、市場價值乃至清算價值等往往有較大差距。
利用該指標進行橫向比較和縱向對比,可以衡量上市公司股票的投資價值。如在公司性質相同、股票市價相近的條件下,某一公司股票的每股凈資產越高,則公司發展潛力與其股票的投資價值越大,投資者所承擔的投資風險越小。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論,在市場投機氣氛較濃的情況下,每股凈資產指標往往不太受重視。投資者,特別是短線投資者注重股票市價的變動,有的公司的股票市價低於其賬麵價值,投資者會認為這個公司沒有前景,從而失去對該公司股票的興趣;如果市價高於其賬麵價值,而且差距較大,投資者會認為公司前景良好,有潛力,因而甘願承擔較大的風險而購進該公司股票。
如何對上市公司進行綜合財務分析?
對上市公司進行綜合財務分析,主要有以下兩種分析體系和方法:
(1)杜邦財務分析體系。該分析體系是由美國杜邦公司的經理創造出來的,所以也稱為杜邦系統。杜邦財務分析體系是以凈資產收益率為基礎的,凈資產收益率是所有財務比率中綜合性最強、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凈資產收益率=資產凈利率×權益乘數
式中,資產凈利率=銷售凈利率×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1/(1-資產負債率)。
因此,凈資產收益率=銷售凈利率×資產周轉率/(1-資產負債率)。
從以上公式中可以看出,決定凈資產率高低的因素有三個:銷售凈利率、資產周轉率和資產負債率。銷售凈利率對凈資產收益率有很大作用,銷售凈利率越高,凈資產收益率也越高。影響銷售凈利率的因素是銷售額和銷售成本。銷售額高而銷售成本低,則銷售凈利率高;銷售額高而銷售成本高,則銷售凈利率低。
資產周轉率是反映運用資產以產生銷售收入能力的指標。對資產周轉率的分析,需要對影響資產周轉的各因素進行分析,以判明影響公司資產周轉的主要問題在哪裡。
資產負債率反映了公司利用財務槓桿進行經營活動的程度。資產負債率高,權益乘數就大,這說明公司負債程度高,公司會有較多的槓桿利益,但風險也高;反之,資產負債率低,權益乘數就小,這說明公司負債程度低,公司會有較少的槓桿利益,但相應所承擔的風險也低。
杜邦分析方法的作用,主要是解釋各項主要財務比率指標的變動原因和揭示各項財務比率指標相互之間的關係,對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系統性綜合評價。
(2)沃爾的比重評分法。公司財務狀況綜合評價的先驅者之一,亞歷山大·沃爾把若干個財務比率同線性關係結合起來,用以評價公司的信用水平。沃爾選擇了七種財務比率,並分別給定了在總評價中占的比重,總和為100分;然後確定標準比率,並與實際比率相比較,得出每項指標的得分,最後求出總評分。
從理論上說,沃爾的比重評分法並未證明為什麼要選擇這七個指標以及每個指標所佔比重的合理性。從技術上來說,沃爾的比重評分法有一個問題,即某一個指標嚴重異常時,會對總評分產生不合邏輯的重大影響,這是由於相對比率與比重相乘引起的。沃爾的比重評分法在實踐中被廣泛應用。
如何分析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發展趨勢?
對不同時期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發展趨勢進行分析的主要方法有三種:多期比較分析、結構百分比分析和定基百分比趨勢分析。
(1)多期比較分析法。這是指對公司連續幾個會計年度的財務報表進行研究,分析報表中各項目的變化及原因,從中看出公司財務狀況變化趨勢。在對公司財務報表進行多期比較時,可以進行差額比較,也可以進行百分率比較。
(2)結構百分比分析法。這是把常規的財務報表換算並編製成結構百分比報表,然後將不同年度的報表逐項比較,查明某一特定項目在不同年度間百分比差額的分析法。
(3)定基百分比趨勢分析法。首先要選取一個基期,基期指數定為100。然後把其他各年度財務報表上的數字與基期數值相比,並用指數表示,由此編製出定基百分比的財務報表。使用此法,可分析財務報表各項目的變化趨勢。
——非財務篇——
——管理層討論和分析——
什麼是管理層討論與分析?一般包括哪些內容?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是上市公司定期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對公司財務報表的相關財務數據的文字解讀,對公司經營中固有的風險和不確定性的提示,向投資者揭示公司管理層對於公司過去(報告期內及臨近期間)經營狀況的評價分析以及對公司未來發展趨勢和發展前景的前瞻性判斷與預期。監管部門要求上市公司編製並披露管理層討論與分析的目的,是使公眾投資者能夠有機會定期了解上市公司管理層自身對公司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的分析評價以及公司未來一定期間的發展戰略和具體規劃。這些信息在財務報表及附註中並沒有得到充分揭示,但是對投資者進行相關投資決策卻是至關重要的內容。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通常包括報告期內公司所處行業情況,從事的業務情況,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變化及對公司所產生的影響,主要經營業務、資產及負債狀況、未盈利企業尚未盈利的原因及影響、投資狀況、重大資產和股權出售、主要控股參股公司分析及公司控制的結構化主體情況等主要經營情況,以及對未來發展的展望等。
上市公司編製管理層討論和分析的目的是什麼?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是對財務報告一個必要和有益的補充,可以增強信息披露的有效性。
(1)財務報告反映的是歷史信息,而管理層討論與分析強調前瞻性信息的披露,通過對公司財務報表的相關財務數據的文字解讀,對公司經營中固有的風險和不確定性的提示,對公司所處行業的發展趨勢、公司的應對措施、發展戰略和經營計劃進行闡述,向投資者揭示公司管理層對於公司過去(報告期內及臨近期間)經營狀況的評價分析以及對公司未來發展趨勢和發展前景的判斷與預期,在歷史與未來之間架起一座橋樑。
(2)財務報告反映的大多是定量信息,而管理層討論與分析輔之以定性的信息,是對公司財務報表相關信息的進一步分析,特別是行業動態、現金流量、主要業務或分部等非財務信息披露。
(3)管理層討論與分析通過對公司經營中可能面臨的風險進行說明(包括政策性風險、行業特有風險、業務模式風險、經營風險、環保風險等),向投資者充分揭示公司經營風險。
如何通過管理層討論與分析了解公司所屬行業情況及特點?
一方面,在行業情況部分,可以關注公司介紹的所處行業基本情況、發展階段、周期性特點以及公司所處的行業地位情況,重點關注報告期內前述事項發生的重大變化。公司還會分析新公布的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行業政策對所處行業的重大影響。同時,創業板公司還應當結合所屬行業的特點,針對性披露技術、產業、業態、模式等能夠反映行業競爭力的信息。科創板公司還應當結合所屬行業的特點,針對性披露科研水平、科研人員、科研投入等能夠反映行業競爭力的信息。
另一方面,在風險因素部分,可以關注公司對於行業格局和趨勢的分析和展望。公司需結合自身的業務規模、經營區域、產品類別以及競爭對手等情況,介紹與公司業務關聯的宏觀經濟層面或行業環境層面的發展趨勢,以及公司的行業地位或區域市場地位的變動趨勢。同時,結合主要業務的市場變化情況、營業成本構成的變化情況、市場份額變化情況等因素,分析公司的主要行業優勢和劣勢,並說明變化對公司未來經營業績和盈利能力的影響。
如何通過管理層討論與分析認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包括核心管理團隊、關鍵技術人員、專有設備、專利、非專利技術、特許經營權、土地使用權、水面養殖權、探礦權、採礦權、獨特經營方式和盈利模式、允許他人使用自己所有的資源要素或作為被許可方使用他人資源要素等。報告期內前述事項的重要變化及對公司產生的影響均是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此外,如公司發生核心管理團隊或關鍵技術人員離職、設備或技術升級換代、特許經營權喪失等事項,導致公司核心競爭力受到嚴重影響的,公司應當詳細分析,並說明擬採取的相應措施。
如何認識上市公司的主要經營情況?
上市公司的主要經營情況內容較多,包括主要經營業務、資產及負債狀況、未盈利企業尚未盈利的原因及影響、投資狀況、重大資產和股權出售、主要控股參股公司分析等。
(1)主要經營業務。包括但不限於收入、成本、費用、研發投入、現金流等項目,需要提示變化並結合行業發展、業務經營等情況分析變化的原因。若公司業務類型、利潤構成或利潤來源發生重大變動,應當詳細說明。若本期公司利潤構成或利潤來源的重大變化源自非主要經營業務,包括但不限於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資產減值、營業外收支等,應當詳細說明涉及金額、形成原因、是否具有可持續性。
(2)資產及負債狀況。報告期內公司資產構成(貨幣資金、應收款項、合同資產、存貨、投資性房地產、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在建工程、使用權資產、短期借款、合同負債、長期借款、租賃負債等佔總資產的比重)同比發生重大變動,需說明產生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若境外資產佔比較高,應當披露境外資產的形成原因、資產規模、運營模式、收益狀況等。鼓勵公司結合各項營運能力和償債能力的財務指標進行分析。
(3)投資狀況。公司應當介紹本年度重大的股權投資、非股權投資等情況,分析報告期內公司投資額同比變化情況。
(4)重大資產和股權出售。公司應當簡要分析重大資產和股權出售事項對公司業務連續性、管理層穩定性的影響。公司應當說明上述事項是否按計劃如期實施,如已實施完畢,應當說明其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以及所涉及的金額及其占利潤總額的比例;如未按計劃實施,應當說明原因及公司已採取的措施。
(5)主要控股參股公司分析。公司應當詳細介紹主要子公司的主要業務、註冊資本、總資產、凈資產、凈利潤,本年度取得和處置子公司的情況,包括取得和處置的方式及對公司整體生產經營和業績的影響。
(6)公司控制的結構化主體情況。公司存在其控制下的結構化主體時,應當介紹公司對其控制權方式和控制權內容,並說明公司從中可以獲取的利益和對其所承擔的風險。
另外,創業板、科創板公司上市時未盈利的,在實現盈利前應當披露尚未盈利的原因及影響,公司核心競爭力和經營活動面臨的重大風險。
上市公司是否必須在定期報告中披露前5大客戶、供應商?
公司應當披露主要銷售客戶和主要供應商的情況,以匯總方式披露公司向前5 名客戶銷售額占年度銷售總額的比例,向前5名供應商採購額占年度採購總額的比例,以及前5 名客戶銷售額中關聯方銷售額占年度銷售總額的比例和前5 名供應商採購額中關聯方採購額占年度採購總額的比例。鼓勵公司分別披露前5名客戶名稱和銷售額,前5 名供應商名稱和採購額,以及其是否與上市公司存在關聯關係,但這並非強制要求。
但是,若報告期內向單個客戶的銷售比例超過總額的50%、前5 名客戶中存在新增客戶的或嚴重依賴於少數客戶,應披露其名稱和銷售額;若報告期內向單個供應商的採購比例超過總額的50%、前5 名供應商中存在新增供應商的或嚴重依賴於少數供應商,應披露其名稱和採購額。屬於同一控制人控制的客戶或供應商視為同一客戶或供應商合併列示,受同一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實際控制的除外。
如何認識上市公司面臨的風險因素?
上市公司面臨的風險因素是指可能對公司未來發展戰略和經營目標的實現產生不利影響的風險因素,具體包括政策性風險、行業特有風險、業務模式風險、經營風險、環保風險、匯率風險、利率風險、技術風險、產品價格風險、原材料價格及供應風險、財務風險、單一客戶依賴風險、商譽等資產的減值風險,以及因設備或技術升級換代、核心技術人員辭職、特許經營權喪失等導致公司核心競爭能力受到嚴重影響等。公司披露的風險因素應當充分、準確、具體,應當盡量採取定量的方式分析各風險因素對公司當期及未來經營業績的影響,並介紹已經或計劃採取的應對措施。
對於本年度較上一年度的新增風險因素,公司應當對其產生的原因、對公司的影響以及已經採取或擬採取的措施及效果等進行分析。若分析表明相關變化趨勢已經、正在或將要對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重大影響,公司應當提供管理層對相關變化的基本判斷,儘可能定量分析對公司的影響程度。
什麼是公司治理?對投資者進行價值判斷和投資決策有什麼影響?
(一)公司治理的含義
1.狹義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股東)對經營者的監督與制衡機制,即通過一種制度安排,合理地配置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的權力和責任關係。藉助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所構成的公司結構來實現的內部治理。其目標是保證股東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經營者對所有者利益的背離。
2.廣義的公司治理不局限於股東對經營者的制衡,還涉及廣泛的利益相關者,包括股東、僱員、債權人、供應商和政府等與公司有利害關係的集體或個人。公司治理是通過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內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機制來協調公司與所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關係,以保證公司決策的科學性與公正性,從而最終維護各方面的利益。
(二)公司治理對投資者的影響
投資者是資本市場的重要主體,其合法利益是否能得到有效保護,將直接影響資本市場的健康穩定與持續發展。上市公司和投資者是市場的共生共榮體。完善的公司治理不僅關係到公司自身的持續健康發展,而且與投資者利益保護和資本市場規範發展密切相關,反映在資本市場就是該公司的投資價值。良好的公司治理是提高經濟效率、促進經濟增長以及增強投資者信心的關鍵要素。它有助於降低上市公司與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促進上市公司提高經營水平和經營業績、優化投資者回報、形成投資者與上市公司間的良性互動,減少和避免侵害投資者權益行為的發生。與此同時,上市公司治理如果失效,不僅會引發財務造假、虛假陳述等問題,而且會導致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等主體佔用上市公司資金或者要求上市公司違規提供擔保等亂象,這些都會實際損害廣大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因此,投資者應當特別注意上市公司治理相關信息。
公司治理包括哪些具體內容?
公司治理的含義非常廣泛,內容非常豐富。體現在定期報告中的公司治理信息大體包括但不限於以下方面:
一是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與上市公司在資產、人員、財務、機構、業務等方面的獨立性情況。包括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單位從事與公司相同或者相近業務的情況。
二是公司「三會」運行情況。包括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的有關情況,包括會議屆次、召開日期及會議決議等內容。董事會有關情況還包括董事會下設專門委員會的履行職責情況。
三是公司股權結構情況,包括設置表決權差異安排的實施和變化情況。
四是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情況,包括其基本情況、專業背景、主要工作經歷、主要職責、履職信息和報酬情況等。
五是利潤分配政策,特別是現金分紅政策的制定、執行或調整情況,說明利潤分配政策是否符合公司章程及審議程序的規定,是否充分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等。
六是股權激勵計劃、員工持股計劃或其他員工激勵措施的具體實施情況。包括對高級管理人員的考評機制,以及激勵機制的建立、實施情況。
七是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及實施情況。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應當披露具體情況與整改計劃。
八是對子公司的管理控制情況。購買新增子公司的,公司應當詳細說明在資產、人員、財務、機構、業務等方面的整合計劃。
為什麼要披露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在報告期內的運轉情況?
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運轉情況是公司治理水平的直接體現,是投資者對上市公司質量做出判斷的重要依據。
一是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的正常運轉是上市公司內部管理機制有效性的重要基礎。公司的正常運作應建立在一套權責明確、管理科學、激勵約束相結合的內部管理機制之上,保障三會正常運轉是公司治理活動的重點,也是上市公司擁有持續經營能力的重要保障。披露三會的運行情況,有利於保護股東特別是中小股東的利益。
二是三會的運行情況能反映上市公司內部管理機構是否得到有效監督。良好公司治理是通過權力監督與制衡實現的,公司治理的監督包括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從廣義來說,內部監督包括股東與股東大會對董事會和監事會的監督,董事會對經營者的監督,獨立董事對董事會運作的監督,監事會對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監督等。披露三會在報告期內的運轉情況,能夠讓投資者知曉上市公司做出經營決策的過程及其是否得到有效監督,進而做出有效的價值判斷與投資決策。
投資者如何了解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及實施情況?
投資者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公司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及實施情況。首先,投資者可以通過公司年報了解相關情況,按照規定,年報中應當包括報告期內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及實施情況。報告期內若發現公司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應當披露具體情況,包括缺陷發生的時間、對缺陷的具體描述、缺陷對財務報告的潛在影響,已實施或擬實施的整改措施、整改時間、整改責任人及整改效果。其次,投資者可以通過公司披露的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了解公司內部控制情況。從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中,投資者可以了解到內控制度是否建立健全,是否有效實施,內控檢查監督工作情況,內控制度及其實施過程中出現的重大風險及其處理情況,對本年度內部控制檢查監督工作計劃完成情況的評價,完善內控制度的有關措施以及下一年度內部控制有關工作計劃等情況。最後,投資者還可以通過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了解公司內部控制情況。內部控制審計就是確認、評價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的過程,包括確認和評價企業控制設計和控制運行缺陷和缺陷等級,分析缺陷形成原因,提出改進內部控制建議。內部控制審計意見為否定意見說明該公司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無法表示意見說明審計範圍受限,上述兩種情形都需要投資者重點關注。
如何關注同業競爭情況
投資者可以從年報中了解公司同業競爭情況。年報中公司應當說明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包括主要近親屬)及其控制的其他單位從事與公司相同或者相近業務的情況,存在同業競爭或者同業競爭情況發生較大變化的,公司應當說明對公司的影響、已採取的解決措施、解決進展以及後續解決計劃。創業板、科創板公司允許存在同業競爭,但應當說明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單位從事對公司構成重大不利影響的同業競爭情況、變化及其具體影響等。
如何關注關聯方及關聯交易
目前對於關聯交易有較高的信息披露要求。投資者可以從年報中了解公司在報告期內發生的重大關聯交易事項。《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2號—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規定,若對於某一關聯方,報告期內累計關聯交易總額在3000萬元以上且占公司報告期末凈資產值5%以上(科創板公司披露標準為報告期內累計關聯交易總額在3000萬元以上且占公司報告期末總資產或市值1%以上),應當按照關聯交易的不同類型分別披露。就不同類別的關聯交易,投資者可以通過年報了解以下信息:
(一)對與日常經營相關的關聯交易,應當關註:關聯交易方、交易內容、定價原則、交易價格、交易金額、占同類交易金額的比例、結算方式;可獲得的同類交易市價,實際交易價與市價存在較大差異的原因。大額銷貨退回的詳細情況以及日常關聯交易事項在報告期內的實際履行情況。
(二)對資產或股權收購、出售發生的關聯交易,應當關註:關聯交易方、交易內容、定價原則、資產的賬麵價值、評估價值、交易價格、結算方式及交易對公司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的影響情況,交易價格與賬麵價值或評估價值差異較大的,關注其原因。如相關交易涉及業績約定,應當關注報告期內的業績實現情況。
(三)對公司與關聯方共同對外投資發生關聯交易的,應當關註:共同投資方、被投資企業的名稱、主營業務、註冊資本、總資產、凈資產、凈利潤、重大在建項目的進展情況。
(四)對公司與關聯方存在債權債務往來或擔保等事項的,應當關註:相關債權債務及擔保等事項的形成原因,債權債務期初餘額、本期發生額、期末餘額,及其對公司的影響。
(五)對公司與存在關聯關係的財務公司、公司控股的財務公司與關聯方之間存在存款、貸款、授信或其他金融業務的,應當關註:每日最高存款限額、存款利率範圍、期初餘額、發生額、期末餘額;貸款額度、貸款利率範圍、期初餘額、發生額、期末餘額;授信總額、其他金融業務額度及實際發生額等情況。
(六)其他重大關聯交易。
如何解讀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在報告期內對上市公司的影響?
首先,應當關注公司是否存在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所引發的資金占用及違規擔保,若是,說明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違規侵佔上市公司利益,對上市公司造成重大不利影響;其次,從上市公司獨立性出發,關注公司是否存在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影響公司獨立性的情況,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在保證公司資產、人員、財務、機構、業務等方面獨立性所採取的具體措施以及相關方對公司獨立性問題的解決方案、工作進度及後續工作計劃;再者,關注報告期內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誠信狀況,包括是否存在未履行法院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所負數額較大的債務到期未清償等情況,若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存在較高的債務風險則相關風險可能傳遞至上市公司;最後,還應當重點關注公司與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之間的關聯交易情況,相關定價是否公允、是否具有商業合理性等,避免公司通過關聯交易向控股股東等關聯方輸送利益。
如果有表決權差異安排的,要關注哪些信息?
對於有表決權差異安排的公司,應當披露截至報告期末擁有公司5%以上表決權的股東的名稱、報告期內表決權變動的情況、報告期末表決權數量、表決權類別及表決權受到限制的情況。如擁有公司5%以上表決權的股東少於10人,則應當至少列出公司表決權比例前10名的股東情況,且以上列出的股東情況中應當註明代表國家持有股份的單位和外資股東。
投資者應當關注該等安排在報告期內的實施和變化情況,包括但不限於:
(一)持有特別表決權股份的主體所持普通表決權股份數量及特別表決權股份數量,以及報告期內的變化情況。
(二)特別表決權股份擁有的表決權數量與普通股份擁有的表決權數量的比例安排,持有人所持特別表決權股份能夠參與表決的股東大會事項範圍。
(三)持有特別表決權股份的主體及特別表決權比例是否持續符合中國證監會及證券交易所的規定。
(四)報告期內特別表決權股份轉換為普通股份的情況及原因。
(五)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承諾措施的實施情況。
(六)特別表決權股份鎖定安排及轉讓限制情況。
(七)持有特別表決權股份的股東是否存在濫用特別表決權或者其他損害投資者合法權益的情形。
上市時尚未盈利的公司,要關注哪些信息?
對於上市時未盈利的公司,投資者應當關注其尚未盈利的原因及影響,公司核心競爭力和經營活動面臨的重大風險。
為什麼要披露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在報告期內的情況?
目前規則規定公司應當在年報中披露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情況,包括:(一)基本情況。現任及報告期內離任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姓名、性別、年齡、任期起止日期(連任的從首次聘任日起算)、年初和年末持有本公司股份、股票期權、被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數量、年度內股份增減變動量及增減變動的原因。如為獨立董事,需單獨註明。報告期如存在任期內董事、監事離任和高級管理人員解聘,應當說明原因;(二)現任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專業背景、主要工作經歷,目前在公司的主要職責。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如在股東單位任職,應當說明其職務及任職期間,以及在除股東單位外的其他單位的任職或兼職情況。公司應當披露現任及報告期內離任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近三年受證券監管機構處罰的情況;(三)年度報酬情況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報酬的決策程序、報酬確定依據以及實際支付情況。披露每一位現任及報告期內離任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在報告期內從公司獲得的稅前報酬總額及其全體合計金額,並說明是否在公司關聯方獲取報酬。
上述信息披露要求主要是因為股份公司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情形下,董監高作為管理層應當承擔對股東的受託責任,其在上市公司中發揮重要作用,相關事項對投資者決策具有重要影響。董事會負責公司具體事務的決定和執行,主要職能包括執行股東會的決議,決定公司的經營計劃和投資方案,制訂公司的年度財務預算方案、決算方案,制訂公司的利潤分配方案和彌補虧損方案,制訂公司增加或者減少註冊資本以及發行公司債券的方案,制訂公司合併、分立、解散或者變更公司形式的方案,決定公司內部管理機構的設置,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等。監事會獨立地行使對董事會、總經理、高級職員及整個公司管理的監督權,主要職能包括檢查公司財務,對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的行為進行監督,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公司章程或者股東會決議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提出罷免的建議等。而高級管理人員負責公司的具體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組織實施公司年度經營計劃和投資方案等。董監高的職能決定其對公司經營及投資者決策具有重要作用,相關信息披露有其必要性。
如何解讀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對定期報告真實性的異議?
近年來,多家上市公司董監高對定期報告提出異議,明確不保真。這一事項一方面說明該上市公司定期報告的真實、準確、完整難以保障,信息披露可靠性不足;另一方面也說明公司治理存在重大缺陷,可能存在治理結構不完善、內部控制失效等問題。對此類公司,投資者應當充分關注風險。
如何理解上市公司的利潤分配政策?
上市公司當年實現的凈利潤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潤即為可供分配利潤,按照規定應向投資者進行分配。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是上市公司利潤分配的兩種基本形式。利潤分配是投資者股票投資的重要收益來源,如果公司不準備進行利潤分配,投資者應該了解公司的理由是否充分。規則規定,公司應當在年度報告中披露報告期內利潤分配政策,特別是現金分紅政策的制定、執行或調整情況,說明利潤分配政策是否符合公司章程及審議程序的規定,是否充分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是否由獨立董事發表意見,是否有明確的分紅標準和分紅比例,以及利潤分配政策調整或變更的條件和程序是否合規、透明。公司還應當披露報告期內現金分紅政策的制定及執行情況,並進行專項說明。對於報告期內盈利且母公司可供股東分配利潤為正但未提出現金利潤分配方案預案的公司,應當詳細說明原因,同時說明公司未分配利潤的用途和使用計劃。若兩家公司的股本、業績等各方面條件均相似,則分配政策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投資者拋出或購進的決心。不言而喻,分紅派現高、增送股比例大的預案必將受到投資者的青睞。
此外,分析公司分紅方案時,要把利潤分配與用公積金尤其是用資本公積金送股區別開來。公司分紅派息可以用稅後利潤,也可以用公積金實施。公司在經營業績好的情況下,一般會用稅後利潤派發紅利或送股,作為對投資者的回報。資本公積金一般來自股票發行溢價或資產捐贈等,用其轉增股本則是與當期公司業績無關的,而且是隨時可以進行的。這兩種回報方式的意義是不同的。
為什麼要披露報告期內股權激勵計劃、員工持股計劃或者其他員工激勵措施的實施情況?
股權激勵計劃、員工持股計劃或者其他員工激勵措施實質為上市公司以本公司股票為支付對價,對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其他員工進行的長期性激勵,使激勵對象能夠以股東的身份參與企業決策、分享利潤、承擔風險,從而勤勉盡責地為公司的長期發展服務。因此相關事項對上市公司具有重大影響,首先這關係到公司股東和員工的切身利益,影響廣泛;其次,激勵對象通常為公司核心骨幹,因此相關方案還會影響到企業的未來發展前景;最後,股權激勵等措施還會對公司的股本結構甚至股價波動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披露報告期內股權激勵計劃、員工持股計劃或者其他員工激勵措施的實施情況有其必要性。
環境與社會責任需要披露哪些內容?
規則規定,屬於環境保護部門公布的重點排污單位的公司或其主要子公司,應當根據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及規範性文件的規定披露以下主要環境信息:
(一)排污信息。包括但不限於主要污染物及特徵污染物的名稱、排放方式、排放口數量和分佈情況、排放濃度和總量、超標排放情況、執行的污染物排放標準、核定的排放總量。
(二)防治污染設施的建設和運行情況。
(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及其他環境保護行政許可情況。
(四)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五)環境自行監測方案。
(六)報告期內因環境問題受到行政處罰的情況。
(七)其他應當公開的環境信息。
重點排污單位之外的公司應當披露報告期內因環境問題受到行政處罰的情況,並可以參照上述要求披露其他環境信息,若不披露其他環境信息,應當充分說明原因。
鼓勵公司自願披露有利於保護生態、防治污染、履行環境責任的相關信息。環境信息核查機構、鑒證機構、評價機構、指數公司等第三方機構對公司環境信息存在核查、鑒定、評價的,鼓勵公司披露相關信息。
鼓勵公司自願披露在報告期內為減少其碳排放所採取的措施及效果。
鼓勵公司結合行業特點,主動披露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工作情況,包括但不限於: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宗旨和理念,股東和債權人權益保護、職工權益保護、供應商、客戶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公共關係、社會公益事業等方面情況。公司已披露社會責任報告全文的,僅需提供相關的查詢索引。
鼓勵公司積極披露報告期內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鄉村振興等工作具體情況。
為什麼要披露企業環境與社會責任?
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員工、消費者、社區和環境的責任,即企業需要向社會提供物質產品和服務,依法納稅,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主動承擔對自然環境和社會各利益相關者的義務等。目前堅持綠色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企業作為社會公民,對資源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披露企業環境與社會責任一方面可以有助於企業形成良好形象,給企業帶來一些無形和有形的效益,贏得社會、政府、職工的認可;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市場上形成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履行環保義務的良好風氣,使得市場整體能夠減少生產活動各個環節對環境造成的污染,降低能耗,節約資源。
哪些是上市公司必須披露的重要事項?
上市公司必須披露的重要事項主要包括:
(一)公司應當披露報告期內履行完畢的,以及截至報告期末尚未履行完畢的,由公司實際控制人、股東、關聯方、收購人以及公司等承諾相關方作出的承諾事項等。
(二)公司發生控股股東及其他關聯方非經營性佔用資金情況的,應當充分披露相關的決策程序,以及佔用資金的期初金額、發生額、期末餘額、佔用原因、預計償還方式及清償時間等。
(三)公司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和證監會規定的對外擔保決議程序訂立擔保合同的,應當詳細披露擔保金額、擔保對象、違規原因、已採取的解決措施及進展、後續解決措施及預計解決時間。
(四)公司董事會針對非標準意見涉及的事項作出專項說明。公司作出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或重大會計差錯更正的的原因及影響。以及公司還需對更換會計師事務所、適用境內外會計準則的差異情況進行說明。
(五)公司應當披露年度財務報告審計聘任、解聘會計師事務所的情況,包括報酬情況、為公司提供審計服務的連續年限等。公司還應當披露報告期內聘請內部控制審計會計師事務所、財務顧問或保薦人的相關情況。
(六)年度報告披露後面臨退市風險警示情形的公司,應當披露導致退市風險警示的原因以及公司擬採取的應對措施。年度報告披露後面臨終止上市情形的公司、因重大違法或規範類原因面臨終止上市風險的公司和已披露主動終止上市方案的公司,應當單獨披露退市情況專項報告,並提醒投資者予以關注。
(七)公司應當披露報告期內發生的破產重整相關事項。
(八)公司應當披露報告期內重大訴訟、仲裁事項。
(九)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違法違規情況。
(十)公司應當披露報告期內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誠信狀況。
(十一)公司應當披露報告期內發生的重大關聯交易事項。
(十二)公司應當披露重大合同及其履行情況,包括託管、承包、租賃其他公司資產或其他公司託管、承包、租賃公司資產的事項,重大擔保、委託理財等。
(十三)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其他對投資者作出價值判斷和投資決策有重大影響的事項。
如何了解報告期內股權現狀?
規則規定,公司年報需要披露報告期內公司股份變動及股東情況。從年報中,投資者可以了解到公司股份變動情況、證券發行與上市情況、公司股東數量及持股情況、公司控股股東及其質押情況、公司實際控制人情況、其他持股在10%以上的法人股東情況、前10名無限售流通股股東以及公司股份回購情況等。
如何了解企業報告期內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格局?
投資者從年報的公司基本情況中了解公司從事的主要業務,包括報告期公司所從事的主要業務和主要產品簡介、行業發展變化、市場競爭格局以及公司行業地位等內容。在管理層討論與分析一節中,投資者可以了解到公司所處行業情況,包括行業基本情況、發展階段、周期性特點以及公司所處的行業地位情況、報告期內發生的重大變化。同時,還可以了解到新公布的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行業政策對所處行業的重大影響。
此外、創業板公司還會結合所屬行業的特點,針對性披露技術、產業、業態、模式等能夠反映行業競爭力的信息。科創板公司還會結合所屬行業的特點,針對性披露科研水平、科研人員、科研投入等能夠反映行業競爭力的信息。
從哪些方面了解企業核心技術水平?
投資者可以從年報管理層討論與分析一節中了解公司報告期內核心競爭力,包括核心管理團隊、關鍵技術人員、專有設備、專利、非專利技術、盈利模式等,同時還可以了解到公司核心技術的重要變化及對公司所產生的影響,比如報告期內發生的因核心管理團隊或關鍵技術人員離職、設備或技術升級換代等導致公司核心競爭力受到嚴重影響的事項,對此,投資者應當重點關注相關事項發生的原因以及公司擬採取的措施。
附錄:相關規則
[1]《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
[2]《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2號—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
[3]《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3號—半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
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2557861106@qq.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acenms.com/5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