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籍貫是哪裡(金庸的籍貫是浙江哪裡)

「幾十年了,我最想見的就是鄧小平!」

1981年,在親眼見證大陸經過改革開放,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之後,金庸便迫切地想要拜見鄧小平。很快,他的這一期盼就得到了回應。

有關部門將這一情況告知了鄧小平,日理萬機的他當即就回復了同意。

兩人雖然從未見過面,卻早就「神交」已久,鄧小平曾拜讀過金庸的很多本武俠小說。

只不過,他們一個是國家領導人,一個是香港人士,想要會面並不容易,保衛部門立即對金庸展開了詳細審查,結果卻發現,此前發生在他身上的兩件事,恐怕會對這次見面不利。

當工作人員將情況告知鄧小平時,他思考過後,卻十分大方地表示不必計較,命人快速安排接下來的流程。

那麼保衛部門究竟審查到了什麼問題?鄧小平與金庸會面后又談了些什麼呢?

金庸的籍貫是哪裡(金庸的籍貫是浙江哪裡)

「英雄」與「俠客」的會面

1978年,對於新中國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拐點。

這一年鄧小平恢復了工作,並且主持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全黨的工作中心向經濟建設轉移的決策,自此改革開放正式施行。

短短几年時間裡,新中國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政治穩定、經濟飛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到處都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國人們稱讚鄧小平的英明決策,而遠在香港的金庸,也激動地發言「鄧小平有魄力,有遠見,令人佩服!」

那麼兩人之間的淵源是從哪開始的呢?這或許就要追溯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

金庸的籍貫是哪裡(金庸的籍貫是浙江哪裡)

那時,鄧小平有幸讀到了金庸的小說,之後便對其愛不釋手,每晚睡前都會翻幾頁看看。

他看這些不只是為了消遣放鬆,更多的是從人物的命運來聯繫自身,獲取精神力量。

至於金庸,自從宣布封筆之後,他就專心於自己一手創辦的《明報》,並且全力支持鄧小平的決策。

兩人屬於「神交」已久,卻從未見過面。

直到1981年,兩岸統一成為了的重要議題,鄧小平與一眾領導人開始廣邀港澳台和海外華人來訪,協助傳遞中央新的關於對台工作的思路。

聽聞消息的金庸,迫切表達了自己想要回到內地的心情,很快,他的期盼就得到了回應,北京方面向他發出了邀請。

得知自己可以回到大陸,金庸的心情激動萬分,但同時他也提出了一個要求——在訪問期間拜訪一下鄧小平!

消息迅速傳到了中央,工作人員也請示了正忙於政務的鄧小平。

金庸的籍貫是哪裡(金庸的籍貫是浙江哪裡)

除卻對於金庸小說的喜愛,他還考慮到了金庸在華人世界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於是便果斷回復:「願意見見查先生!」

雖說雙方都有見面的意願,但畢竟一個是國家領導人,一個是香港人士,需要考慮很多問題。

為此,保衛部門便開始對金庸進行了詳細審查,結果沒想到,查來查去,最後卻發現,曾經發生在金庸身上的兩件事,似乎會對這次會面帶來很大阻力。

與金庸有關的兩件事

第一個就是隨行人員的問題,金庸這次把他的第三任妻子林樂怡和兩個孩子也帶過來了。

世人都知道金庸筆下的武俠小說,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但對於他的感情生活,卻知之甚少。

金庸的籍貫是哪裡(金庸的籍貫是浙江哪裡)

實際上,金庸一生有過三段婚姻,他的第一任妻子名叫杜治芬,兩人於1952年協議離婚,第二任妻子名叫朱玫,曾與他一起創辦了《明報》,兩人經歷過同甘共苦的日子,只可惜,也沒有堅持到最後,因為那時候金庸婚內出軌,又愛上了林樂怡。

這個女人跟他筆下的人物「小昭」性格很是相似,聰明、堅強、善解人意,長相也十分漂亮。

兩人是在酒吧結識的,那時林樂怡在當服務員,而金庸是去喝酒的客人,兩人一來二去之下就生出了情意,之後金庸就主動向朱玫提出了離婚,跟林樂怡結為了夫妻。

當時這件事一經媒體報道,就鬧得沸沸揚揚,而金庸的聲譽和形象也因此遭到了巨大損害,所以當工作人員得知,金庸將他的第三任夫人帶來時,不免有了些許顧慮。

金庸的籍貫是哪裡(金庸的籍貫是浙江哪裡)

至於第二點,就是金庸曾經的一次赴台經歷。

那是在1973年的4月份,台灣當局突然邀請金庸登上台灣島,在這裡進行了為期10天的訪問。

此前金庸跟國民黨是沒有什麼明面上的來往的,而且他的小說在台灣也一直被禁,不能到處傳播。

雖然不知道台當局究竟有何目的,但既然有機會到台灣島上走走看看,見一見台灣高層,他倒也願意。

而且那時國民黨當局處在內外交困的時期,正考慮兩岸關係的走向,對於國際上的「兩個中國」的圖謀,蔣家父子至少沒有聽之任之,這也讓金庸多了幾分好感。

金庸的籍貫是哪裡(金庸的籍貫是浙江哪裡)

金庸是以普通記者的身份去的台灣,那時候深居高位的蔣介石已經被病魔纏身,無法下床走動,只能在家休養,負責接待他的就是嚴家淦以及一系列的國民黨政要。

這期間,蔣經國也曾經跟金庸有過會面,兩人的祖籍都是浙江,剛一見面就有一種十分熟悉的感覺。

金庸並沒有把蔣經國當做是一個不可積極的政治家,每當對方用上海話跟自己聊天,他就覺得很親切。

聊過一些跟政治相關的話題之後,金庸又在桃園、新竹等地方看望了幾戶農家,了解了當地的民生,之後他就向蔣經國提出想去訪問一下金門島

金庸的籍貫是哪裡(金庸的籍貫是浙江哪裡)

要知道當時金門炮戰還未停止,那裡是台灣的前哨,也是距離大陸最近的地方。

登上金門島之後,金庸放眼望去看到的就是縱橫全島的坑道,還有暢通無阻的坦克和大卡車,無論是地面上還是地底下,到處都有炮位和機關槍的陣地。

除了這些以外,金庸還發現,島上雖然只有6萬名百姓,但不論男女,只要滿十八歲之後就要拿著槍和子彈參加軍事訓練。

直到女子出嫁、男子滿40歲之後,他們的槍械才會被收回。

金庸的籍貫是哪裡(金庸的籍貫是浙江哪裡)

結束這次訪台之行,金庸的感觸非常深刻,回到香港之後,他就寫下了一篇《在台所見·所聞·所思》,隨即發表在了《明報》上。

其中內容不僅表達了他對於海峽兩岸同胞能獲得幸福生活的期盼,同時也透露了他畢生的最大願望,那就是親眼看到兩岸統一。

當時這篇文章一下連載了十天,在全國都引起了很大轟動,發行量也供不應求。

新時期第一個接見的香港同胞

對於以上這兩件事,保衛部門全都如實告知了鄧小平,他們認為這或許有些不太妥當。

鄧小平聽后反倒表現得十分大方,對於金庸的家人,他的態度是「來者都是客」,可以一併接待,對於金庸曾經去過台灣的事情,他也認為不用計較。

有了鄧小平發話,保衛部門也不再糾結,兩人的見面也快速提上了日程。

金庸的籍貫是哪裡(金庸的籍貫是浙江哪裡)

1981年7月18日,因為迫切想要見到鄧小平,金庸很早就起床梳洗,穿上西裝打上領帶,帶上妻子林樂怡以及一對兒女,在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廖承志的陪同下,坐車來到了人民大會堂

當他下車時,看到的就是早已在福建廳門口等待自己的鄧小平。

金庸的籍貫是哪裡(金庸的籍貫是浙江哪裡)

兩人剛一碰面,鄧小平就主動上前握住了他的手,帶著滿面笑容打招呼:「歡迎查先生回來看看,我們已經是老朋友了,你的小說我讀過!」

金庸微微躬著身子,向鄧小平行了一個禮,隨後便握住他的手道:「我一直對您很仰慕,今天能夠見到您,感到十分榮幸!」

接下來兩人互相寒暄了一番,金庸也把自己的妻子和兒女都介紹給了鄧小平,幾人還在一幅迎客松畫像前合了影。

之後,鄧小平和金庸便坐在福建廳,圍繞此前剛剛舉辦過的第十一屆六中全會展開了談話,兩人的交談十分坦誠,討論的一些問題也不免會有些尖銳。

比如兩岸統一,金庸先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在國家統一這件事上,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最基本的因素。

金庸的籍貫是哪裡(金庸的籍貫是浙江哪裡)

聽到這裡,鄧小平緩緩抽了一口煙,表示贊同。

自會議過後,中國就還有三件大事,第一是繼續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第二是實現祖國統一,第三就是搞好經濟建設,這也是最重要的事。

鄧小平始終認為,只有把經濟建設發展好,其他兩件事就有基礎。

接下來,兩人又談到了六中全會的人事變動問題,金庸對於鄧小平堅持不做主席的行為表示疑惑,同時他也很佩服鄧小平不重視個人名位的品格。

金庸的籍貫是哪裡(金庸的籍貫是浙江哪裡)

聽到金庸這樣誇讚自己,鄧小平只是微微一笑,隨即回應道:「名氣嘛,已經有了,還要什麼更多的名?一切要看得遠一些,看近了不好。」

鄧小平認為自己雖然身體狀況還可以,但畢竟年紀大了,每天也只能工作八個小時,再長一點的時間就會疲倦。而且如果可以的話,他想多活幾年,為國家和人民多辦點事。

兩人的談話進行了將近一個小時,內容也涉及到了多方面,比如台灣回歸祖國、中國要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等等。

談話結束之後,金庸便起身告辭,這時鄧小平也站起身來,與他一邊走一邊談,到了大廳外面時,兩人還說了好一會兒話。

金庸的籍貫是哪裡(金庸的籍貫是浙江哪裡)

臨別之際,鄧小平再次熱情地握住金庸的手說道:「查先生以後可以時常回來,到處去看看,最好每年來一次!」

金庸也很不舍,通過這次與鄧小平談話,他整體的感覺就是非常「樂觀」,對於大陸、台灣、香港乃至整個中國都很樂觀。告別過後,他便坐上車離開了。

當天晚上,中央電視台播放了兩人會見的消息,緊接著,香港和澳門以及世界各地的媒體,都紛紛報道了這件事,可謂是轟動一時。

金庸的籍貫是哪裡(金庸的籍貫是浙江哪裡)

回去之後,金庸就把自己與鄧小平的談話記錄以及在大陸的訪問經歷整理了出來,並於同年9月發表在了《明報》上,當時剛一出版就被讀者們瘋狂購買,僅三天就已經售罄。

同一時間,金庸也完成了自己武俠小說全集的裝訂和整理,並立即給鄧小平寄過去了一套,而沒過多久,他的小說在內地也很快就成了暢銷書。

在完成這些事情之後,金庸便將自己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不遺餘力地投入到祖國統一的事業中去。

金庸的籍貫是哪裡(金庸的籍貫是浙江哪裡)

香港回歸提上日程之後,他就擔任了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成員,當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創舉之後,金庸也大力支持,多次表達對於香港回歸祖國的樂觀的態度。

到了晚年時,金庸雖然逐漸退隱,卻還在積極地訪問台灣和內地。

金庸心中有武俠江湖,也有政治情懷,雖說祖國尚未統一,但相信無數後輩們也會如他一般,心懷家國天下,銘記責任擔當!

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2557861106@qq.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acenms.com/6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