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準投資協同改善供需

前不久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全力擴大國內需求,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強化土地、用能、環評等保障,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這表明,應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如何進行精準有效投資已成為題中應有之義。

所謂精準有效投資,是指聚焦於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精準有序實施一批既利當前、又利長遠的投資項目。今年以來,受國際局勢變化和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我國面對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經濟發展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面臨新的挑戰。綜合來看,擴大投資仍然是當前我國應對經濟形勢的重要抉擇之一。

一方面,精準有效投資,強調的是在擴大投資的同時,更加精心地選擇投資的方向和重點,在擴大總需求的同時,獲得優化供給側基礎和能力的雙重功效。各類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是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公共產品,基礎紮實、根基牢靠,就能從中生長和培育出一大批優秀企業,生長出強大的產業能力。精準有效投資,就是要找准對生產力發展至關重要的領域和環節,為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另一方面,強大的內需市場是我國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壓艙石」。通過精準有效投資,有針對性地加強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城市群之間的空間和網路聯繫,就能為全國範圍內勞動力、資本等要素的自由流動、優化配置創造更好的條件,有利於技術進步在更大範圍內擴散,有利於知識信息更快地流動迭代,從而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設步伐,提高統一大市場的質量,增強我國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

做好精準有效投資,要將重點放在「補短板、強弱項」方面。我國雖然已擁有優良的基礎設施體系,但在交通、水利、城鄉建設、城市群等方面還存在著功能不全、質量不高等問題,基礎設施的網路效應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精準有效投資就是要瞄準這些問題並努力加以改進和完善。要提升傳統基礎設施水平,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對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生產力布局和國家重大戰略的支撐。要科學規劃立足全生命周期,統籌各類基礎設施布局,實現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協調聯動。

精準有效投資,要努力「鍛長板、增後勁」。數字化轉型和綠色轉型已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大方向,要立足長遠,適度超前、提前布局各類新型基礎設施,為技術擴散、新產業爆發創造條件。進一步加強寬頻、人工智慧空間技術、大科學裝置等建設工作,完善那些有利於引領產業發展和維護國家安全的基礎設施,強化製造業基礎,積極推動能源生產與消費轉型升級,夯實我國經濟社會長遠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精準有效投資,還要特別注意突出政府投資對社會資本的帶動作用。相對於我國每年50多萬億元的固定資產投資而言,政府投資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在擴大投資的同時,要始終注意擴大政府投資的乘數效應,減輕對社會資本的「擠出效應」。政府投資要堅持突出公共性、基礎性,為社會資本的進入留下空間。進一步優化我國營商環境,簡化各類投資審批程序和手續,加強各類要素保障,為社會資本投資創造更好的條件。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副部長 馮俏彬)

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2557861106@qq.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acenms.com/4756.html